行业新闻

国内电力信息

河西走廊将成中国风能产业带

发布时间:2005-08-04 浏览次数:

据新华社信息 风能资源丰富的河西走廊及其所在的甘肃省,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正在成为未来中国风能产业发展的重点地区。

据《经济参考报》报道,如果对每年一半时间的风量加以利用,按目前国内最低价格计算,河西走廊的风电年产值也可达到1800亿元。由此,一个将河西走廊发展成中国风能产业带的构思已经形成。

据测算,河西走廊的年有效风能储量在800千瓦时/平方米,年平均有效风能密度在150瓦/立方米,发电利用小时数可达2000多小时,境内风速年际、年内变化较小,年平均风速的变差系数在0.02-0.025之间,许多地方都有建设大中型风力发电站的良好条件。

投资80个亿的甘肃安西10万千瓦风电场是目前全国最大的风电项目,已被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确定为2005年风电特许权招标项目,计划今年8月开标。另外,总装机4.9万千瓦的玉门低窝铺风电场项目正在施工准备中。

而此前在河西走廊西部的玉门镇三十里井子已建成总装机容量5.22万千瓦的风电场,据称今年年底装机容量可达到6.41万千瓦。

依据气象资料、实际测风资料和现场踏勘资料,甘肃省还在河西走廊确定了11个风电场场址,其中3个特大型风电场可装机容量达到150万-1000万千瓦,8个大型风电场场址装机总容量达到20万-50万千瓦。

近年来,中国经济面临的资源、环境压力日渐突出,能源供应持续紧张,高污染、高消耗的增长方式短期内难以扭转,加快构建绿色能源供应体系已成为能源专家的共识,其中,风能因巨大的潜力和成熟的商业化基础最为引人注目。

专家分析,尽管目前每千瓦风电的投资在7000-8000元,一次性投入过高,但河西走廊地形狭长,上千公里的土地,可根据风力资源和大电网分布,分片布局,分期投入,注入一定资金后,就可以滚动发展,从而降低投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