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 力 信 息
         (更新时间2010年4月30日) 
      

主页  行业新闻  市场动态  电力信息  变压器技术  权威认证  政策导航  企业风采  数据总汇  质检中心

     

  记者从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获悉,中国已有能力自主设计制造单机容量为100万千瓦的世界最大水轮发电机组,并将可能首先应用于金沙江下游的乌东德、白鹤滩巨型水电站。而目前世界上已建成发电的最大容量水电机组为70万千瓦级。

  中国100万千瓦水电机组的研发依托乌东德、白鹤滩两个水电站工程。据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副总工程师程永权介绍,设计制造100万千瓦机组本身所必需的关键技术研究将在今年内基本结束。

  作为将来西电东送的骨干电源,乌东德、白鹤滩水电站的总装机容量均为千万千瓦级,工程已处于前期工作阶段,力争“十二五”初开工,2020年前投产。

  研究表明,与安装70万千瓦机组的方案相比,安装100万千瓦机组具有更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可使这两座水电站的静态投资节省11亿元。

  据了解,中国水能资源丰富,水电技术领先,水电开发程度却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作为二氧化碳排放大国,中国面临巨大的减排压力,大力开发水电等可再生能源是发展中国特色低碳经济的主要途径之一。而依靠科技创新,开发出超大容量、高可靠性的水电机组是中国水电开发管理技术再攀高峰的要求。

  程永权告诉记者,目前世界上已建成发电的最大容量水电机组为70万千瓦级,其中美国大古力电站有3台、巴西伊泰普电站有20台、中国三峡电站有26台。100万千瓦水电机组超出现有技术水平和规范,世界范围内都无现成的设计制造经验可借鉴,但中国自主研发100万千瓦机组的条件是成熟的。

  程永权说,中国制造厂经过三峡电站70万千瓦机组引进消化吸收和技术创新,已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水电机组技术开发能力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他说,中国已在100万千瓦水电机组主要参数、机组结构等方面开展总体技术可行性研究,在水轮机水力设计、机组稳定运行、机组高电压线棒、高荷载推力轴承、发电机冷却方式等方面开展专题研究,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据悉,研究工作由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组织,长江委设计院、华东水电勘测设计院参与,设备研制单位主要是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东方电机股份有限公司等。

  中国自主研发100万千瓦超大型水电机组,不仅将取得一批100万千瓦水电设备设计、制造专利,形成一批100万千瓦机组设计、制造、安装、运行的技术规范和标准,而且将使国内冶金、材料、特殊铸锻行业实现全面技术进步,扭转以前70万千瓦机组制造中高强度、抗层状撕裂、厚钢板、大型精炼不锈钢铸锻件主要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

  程永权说,100万千瓦水电机组除了适用于乌东德、白鹤滩等中国水电站,还将在未来中国企业“走出去”开发世界水电资源的事业中发挥重要影响。
  

  一季度,全国发电量948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0.8%,去年同期为下降2%。其中,火电增长24.3%,去年同期为下降6.1%;水电下降5%,去年同期为增长24%。

  据行业统计,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24.2%,去年同期为下降4%。其中,第一产业用电量增长9.8%,增幅同比提高4.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用电量增长27.6%,去年同期为下降8.2%;第三产业和居民生活用电量分别增长17.5%和15%,同比提高10.1和5.1个百分点。

  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27.6%,去年同期为下降8.4%。其中,钢铁、有色金属冶炼及加工、建材、化工行业用电量分别增长31.9%、51.7%、20.7%和30.4%,去年同期为下降10.2%、16.8%、1.5%和13.1%,合计占工业用电量的44.9%,比重同比提高2.2个百分点。

  全国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1125小时,同比增加117小时;其中,火电设备为1285小时,增加182小时。

  前2个月,电力行业实现利润156亿元,同比增长5.5倍,去年同期为下降61.9%。其中,发电行业利润75亿元,增长36.2%,增幅同比回落62.4个百分点;供电行业由去年同期净亏损30.9亿元转为净盈利81.4亿元。 

  4月25日,由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和中国华能集团公司共同出资建造的海南昌江核电工程正式开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为海南昌江核电工程开工做出重要批示。

  海南昌江核电工程位于海南省昌江县海尾镇塘兴村,属海南省西部工业走廊带,濒临北部湾,可容纳建设4台大型核电机组。该工程采用“二代改进型”核电技术,即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自主研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CNP600压水堆核电机组技术,以秦山核电二期工程为参考电站,建设两台65万千瓦核电机组,总投资近190亿元,1号机组计划于2014年底并网发电。

  海南省可用来发电的资源中,水电开发率已达66%,能源消耗以煤炭为主,而岛内没有煤炭资源,只能靠远距离运入,所辖海域油气资源虽然丰富,但近期内大量用于发电的气源难以得到满足。

  海南昌江核电项目投产后,将大大缓解海南省一次能源短缺问题,保障海南电力供应的稳定、安全和可持续性,并能减少海南煤电建设规模,减少燃煤电厂污染物排放,环保效益显着。

  据初步测算,核电机组按年运行7000小时计算,相比同等容量的煤电机组,每年可以减少燃用标煤约260万吨,可减少二氧化碳约780万吨、烟尘约450吨、二氧化硫约1600吨、氮氧化物约9700吨。

  海南昌江核电项目是由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营建的商业性核电厂,双方按51%和49%比例出资建设。中核集团海南核电有限公司为项目业主单位,负责海南昌江核电项目的建造、调试、运营和管理。
 

  水利部副部长胡四一23日在此间举行的全国农村水电工作座谈会上介绍,目前我国已建成小水电站45000座,总装机容量5512万千瓦,年发电量1600多亿千瓦时,约占中国水电装机和年发电量的30%。

  小水电是指装机容量5万千瓦以下的水电站。水利部水电局局长田中兴介绍,我国小水电资源区位分布与我国相对贫困人口区位分布基本一致。小水电没有大量水体集中和移民,规模适宜,技术成熟,投资省、工期短、见效快,可就地开发、就近供电。在促进我国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统计显示,目前小水电遍布全国1/2的地域、1/3的县市,累计解决了3亿多无电人口的用电问题,小水电地区的户通电率从1980年的不足40%提高到2009年的99.6%,供电质量和可靠性大大提高。小水电不仅在增加能源供应、改善能源结构、保护生态环境、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还在电力应急保障中发挥了独特作用。经过多年发展,小水电已成为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山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

  胡四一表示,水能开发在保障能源供应和实现减排目标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我国化石能源紧缺,社会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节能减排任务非常艰巨。但是,我国水能资源十分丰富,技术可开发量达5.42亿千瓦,开发程度仅为36%,潜力巨大。我国政府已宣布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40%至45%,并将其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作为最直接的低碳能源生产方式,小水电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农村水电是山区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依托。胡四一强调,要通过发展农村水电促进民生改善,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农村水电发展成果。全面实施2009年至2015年全国小水电代燃料工程规划,解决170万户、677万农村居民生活燃料问题。积极谋划“十二五”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不断提高边远贫困山区农村用电水平。努力推进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工程,全面推动农村水电新发展。
 

  4月22日,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研发及华中试点工程顺利通过了国家电网公司组织的第一阶段验收,投入试运行。这标志着我国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研发取得重大突破。

  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助理时家林、总信息师吴玉生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奇逊、中国科学院院士程时杰、清华大学教授张伯明等国内权威专家参加了验收,共同见证了我国新一代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的“起航”。

  现场的系统功能演示显示,我国电网调度首次实现了基于“三华”(华北、华中、华东)电网统一模型的实时数据采集和展示,信息范围覆盖“三华”电网220千伏以上电压等级近2700个厂站和东北电网、西北电网的主网架,能有效支持国家电力调度通信中心与“三华”网调互备和业务协同,支撑特高压大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建设是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内容。由国家电力调度通信中心组织,华中电网有限公司牵头,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联合研发的基础平台和基本应用功能,是后续应用功能的基础,关系到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试点工作的全局。

  验收委员会一致认为,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基础平台和基本应用功能研发项目成果技术先进、功能实用,在消息总线、服务总线、实时数据库、可视化人机界面等多项关键技术上取得了突破,对提高我国电网调度的智能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时家林对技术支持系统的研发和华中工程第一阶段建设工作予以高度评价,并要求做好系统试运行及推广应用工作,加快下一阶段系统应用研发的工作进度,加强试点项目管理,圆满完成试点任务。

  据悉,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是公司为了适应特高压互联大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清洁能源迅猛发展需求,研发的一套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新一代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系统研发采用了全新的组织模式和工作机制,集全公司之力、充分利用外部资源,组成了以中国电科院、国网电科院、调度运行等单位技术人员为核心的研发团队进行联合攻关。为了加快推进基础平台和基本应用功能的研发和实际应用,公司今年在华中公司开展了“决战华中、决胜华中”的集中会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第一阶段成果投入试运行,为下一阶段公司试点项目的顺利实施和推广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风能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其蕴藏量巨大,全球风能资源总量约为2.74×109MW,其中可利用的风能为2×107MW。中国风能储量很大、分布面广,仅陆地上的风能储量就有约2.53亿千瓦,开发利用潜力巨大。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风能市场也迅速发展起来。2007年全球风能装机总量为9万兆瓦,2008年全球风电增长28.8%,2008年底全球累计风电装机容量已超过了12.08万兆瓦,相当于减排1.58亿吨二氧化碳。随着技术进步和环保事业的发展,风能发电在商业上将完全可以与燃煤发电竞争。
  
  “十五”期间,中国的并网风电得到迅速发展。2006年,中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已经达到260万千瓦,成为继欧洲、美国和印度之后发展风力发电的主要市场之一。2007年以来,中国风电产业规模延续暴发式增长态势。2008年中国新增风电装机容量达到719.02万千瓦,新增装机容量增长率达到108.4%,累计装机容量跃过1300万千瓦大关,达到1324.22万千瓦。内蒙古、新疆、辽宁、山东、广东等地风能资源丰富,风电产业发展较快。
  
  进入2008年下半年以来,受国际宏观形势影响,中国经济发展速度趋缓。为有力拉动内需,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政府加大了对交通、能源领域的固定资产投资力度,支持和鼓励可再生能源发展。作为节能环保的新能源,风电产业赢得历史性发展机遇,在金融危机肆虐的不利环境中逆市上扬,发展势头迅猛,截止到2009年初全国已有25个省份、直辖市、自治区具有风电装机。
  
  中国风力等新能源发电行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预计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将保持高速发展,同时盈利能力也将随着技术的逐渐成熟稳步提升。随着中国风电装机的国产化和发电的规模化,风电成本可望再降。因此风电开始成为越来越多投资者的逐金之地。风电场建设、并网发电、风电设备制造等领域成为投资热点,市场前景看好。2009年风电行业的利润总额仍将保持高速增长,经过2009年的高速增长,预计2010、2011年增速会稍有回落,但增长速度也将达到60%以上。2010年全国累计风电装机容量有望突破2000万千瓦,提前实现2020年的规划目标。
 

    截止3月底,国家电网公司经营区域发电设备容量为68791万千瓦,同比增长10.65%,其中,水电、火电、核电及新能源的比重分别为19.53%、77.55%、0.74%和2.18%。1-3月份公司经营区域新增装机1458.6万千瓦,其中水电286.4万千瓦,火电1022.9万千瓦,新能源146.1万千瓦。

  1-3月份,公司经营区域发电量7720.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4.23%。其中,水电同比增长12.1%,火电同比增长25.4%,核电同比增长5.1%,风电同比增长96.2%。

  1-3月份,公司经营区域全社会用电量7856.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4.2%。其中,第一产业同比增长11.66%,第二产业同比增长27.15%,第三产业同比增长18.32%,居民生活用电同比增长15.96%,其中工业用电同比增长27.12%。受经济回升拉动以及同期基数偏低的影响,全社会用电特别是工业用电自去年6月以来大幅度回升,远高于其他产业用电增速。工业用电中四大高耗能行业用电量同比增长33.75%,占全社会用电比重达到32.33%,比重同比上升2.27个百分点,继续呈现快速回升态势。

  供需情况看,受冬季来水偏低、缺煤停机,机组非计划停运等因素影响,一季度华北、华东和华中部分省区局部地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电力短缺现象。
 

    电力富余省份黑龙江为支援我国南方缺电地区用电需求,不断加快电网建设,采取新建500千伏线路等措施,提高了电网的输送能力,使南送电量逐年增加,最近四年已累计向省外送电245.3亿千瓦时。

  黑龙江电网地处东北电网的北部,全省供电区域面积为46.7万平方千米,占东北供电区域总面积的49.7%。截止到2009年12月底,黑龙江省并网运行的电厂205座,总装机容量为1884万千瓦,黑龙江省电力公司直调电厂41座,总装机容量为1633万千瓦。充足的电源建设使黑龙江省成为全国少数不缺电而且还有富余的省份。

  为合理分配使用能源,在更大范围内推进资源的优化配置,黑龙江省近年来根据国家的统一部署加大“北电南送”力度,通过智能化电网建设,使吉林、黑龙江省际间南送电力能力由160万千瓦提高到300万千瓦;黑龙江东部电网外送电力能力由150万千瓦提高到280万千瓦;西部电网外送电力能力由80万千瓦提高到210万千瓦;冯(屯)大(庆)断面外送电力能力由130万千瓦提高到260万千瓦。据统计,2009年,黑龙江电网向省外送电51.4亿千瓦时,最近四年累计向省外送电达245.3亿千瓦时。

  据了解,为进一步增强“北电南送”能力,“十一五”期间,黑龙江省电网建设将投资252亿元,计划建设成以500千伏电网为省内骨干网架,以220千伏电网为地区主网架的较坚强电网。预计到2010年,黑龙江电网将新建投产火电机组4台,装机容量700兆瓦,新建投产风电场21座,装机容量1385.8兆瓦,输电设备预计新建、改建投产220千伏线路91条,总长度3354.1千米。
 

    吉林将投资850亿元建设全省首座核电站。目前,该项目已列入中国《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规划容量为6台125万千瓦AP1000核电机组,项目全部达产后,年产值约为225亿元人民币,年可增加地方财政收入45亿元。

  相关人士介绍,吉林省目前用电以水电、火电为主,尤其是火电用煤量极大。由于全省煤炭储量少,水利资源也已基本开发殆尽,造成全省能源对外依存度高达50%以上,因此,建设核电站已成为当务之急。

  据了解,已定名为赤松核电项目的这一工程,选址在吉林省东部长白山区的靖宇县。目前,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吉林核电筹建处已在靖宇县注册,项目计划于2012年开工建设,一期工程规划建设4台机组,2015年建成投产后将并入整个东北电网,从而将极大地缓解未来吉林省乃至东北地区振兴老工业基地建设中的能源短缺状况。 (中国工业报)
 

  德国首个海上风力发电场4月27日在离海岸40多公里的北海海域正式并网发电。德国媒体称,这标志着德国可再生能源利用“进入了一个新纪元”。

  德国环境部长诺贝特·勒特根当天为这个名为“阿尔法·文图斯”的海上风电场正式揭幕时说,离岸型风电将在未来德国能源结构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他表示,到2030年,德国离岸型风电场的总装机容量将达2.5万兆瓦。

  “阿尔法·文图斯”海上风电场由12个约150米高的风力发电机组组成,风机每个叶片长56米、重16.5吨。该风电场总装机容量60兆瓦,可满足5万户家庭的用电需求。

  德国政府出于保护沿海浅滩区生态和避免影响旅游业的考虑,要求风电场至少距离海岸30公里。“阿尔法·文图斯”风电场离海岸有40多公里,建筑地点离岸远、水深、风电机巨大等因素使其建设比英国、丹麦和瑞典海上风电场要困难得多,最终项目耗资也大大超过预算,达2.5亿欧元。

  德国媒体认为,大力发展海上风电场在德国可再生能源战略中至关重要。按德国环境部的计划,德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要从现在占该国用电总量的16%上升到2020年的30%,2030年要达到40%。按德国政府的评估,太阳能发电未来对德国用电需求贡献有限,水电和生物质能发电量也难有质的飞跃,最大的希望就是来自风能。

  德国是欧盟风能发电第一大国。德国内陆已分布了大约2.1万个风力发电机组。据统计,风力发电已占德国总用电量的6.4%。德国目前已批准了25个海上风电场建设项目,此外还有60个海上风电项目正在审批中。

  一些专家指出,目前欧洲沿海国家都在竞相发展海上风电,未来一二十年欧洲沿海地区海上风电场可望连接成一个巨大的海上风电网,这样可以部分弥补单个风电场发电量波动的不足。海上风电不仅本身是个巨大市场,还可以带动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因此欧洲沿海地区成了各大能源公司的角逐场。

    美国风能协会日前在其年报中透露,美国2009年安装了5700台风机,新增装机容量1000万千瓦,这使得目前美国的风电装机总容量累计达到3500万千瓦,继续保持全球风电第一国的地位。

  据悉,在美国各州中,德克萨斯的风电发展最快,去年新增装机容量940.5万千瓦,紧随其后的是爱荷华州和加利福尼亚州,新增装机容量分别为367.9万千瓦和272.3万千瓦。

  过去的5年里,美国的风电装机容量保持着年均39%的增速,目前有8.5万人供职于风电行业。当前风电在全美电网中的比重已达1.8%,2008年底是1.2%,美国风能协会预计今年这个数字将超过2%。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