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 力 信 息
         (更新时间2010年6月18日) 
      

主页  行业新闻  市场动态  电力信息  变压器技术  权威认证  政策导航  企业风采  数据总汇  质检中心

     

    记者从国家电网有关部门获悉,国家电网关于智能电网的标准体系已经基本制定完毕,最快可能于7月份对外发布。

  消息人士透露,国家电网将于6月中旬发布两本关于智能电网的研究报告,紧接着将发布公司制定的智能电网的标准和设备标准体系。国家电网有关人士表示,希望该标准能够上升为国家标准甚至国际标准。

  国家层面标准尚未制定

  中电联有关专家日前透露,智能电网已经被列入国家能源“十二五”规划和电力行业“十二五”规划中去。但在国家层面,目前尚未就智能电网专门研制出宏观规划和标准体系。

  业内人士预期,国家标准体系的制定更可能等待国家电网等企业标准制定出来之后再在其基础上着手制定。中国电科院有关专家表示,目前为止,国际上也尚未出现关于智能电网的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我国的智能电网标准研究可以说与国际上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

  根据程序,国家电网的智能电网标准体系要上升为国家标准,需要经过国家标准委员会的审核,并经过征求意见和修订工作,最终确定为国家标准,预计智能电网国家标准体系的确定会综合分析国内已有的标准体系的情况。

  国网能源研究院有关专家此前预期,国家电网正在制定中的智能电网建设规划将近期出台,但国家层面的智能电网建设规划可能在能源和电力的“十二五”规划制定完毕之后再着手制定。

  尽管我国国家智能电网标准尚未出台,市场的乐观预期近期已经使得智能电网板块广受追捧,包括国电南瑞、思源电气等公司股价收获较大涨幅。分析人士预期,未来10年智能电网建设投资总额将达到4万亿左右;其中将大幅增加输电投资,带动相关设备行业的发展。

  国网标准即将出台

  国家电网有关人士介绍说,目前国家电网辖区内的智能变电站等智能电网示范基地,采取的都是国家电网内部统一的标准,公司将努力推进国家电网关于智能电网的企业标准升级为国家标准。目前,我国的智能电网标准研究水平在国际上也处于领先地位,因此,公司也将努力推进该企业标准体系“冲击”国际标准。

  据了解,国内的智能电网试点工程正在各地推开,例如为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接入电网的智能配电试点工程,目前正在北京、上海等23座重点城市核心区域推进相关试点工作。

  目前南方电网也在制定智能电网的相关标准。2009年6月,南方电网成立了智能电网技术研究工作小组,先后完成了调度智能化、配网智能化、智能计量、储能技术、电动汽车等专题研究,形成了《南方电网调度智能化研究》、《配网智能化技术发展现状及南方电网配网智能化试点方案研究》等研究报告。

  国家电网有关人士表示,目前国网和南网都在推进自身关于智能电网的标准体系研究工作,双方的研究可能会存在不同的方向侧重。
 

  6月8日,三峡库区骤降暴雨,流量增大,为控制水位波动,三峡电站临时增加4台机组共230万千瓦出力,电站26台机组今年首次全部开启,最大出力达1640万千瓦。

  据了解,为配合三峡电站,国家电网电力调度中心向华中电网电力调度中心紧急下令,要求其配合三峡机组全开相应调减网内机组出力。

  华中网调接到命令后,迅速修改调度计划,将华中区域内省间联络线计划以及送华东、南方电网跨区直流计划进行修改,同时还要考虑控制好特高压功率波动和系统频率在正常范围内,监视好区域内省间联络线和重要断面潮流,防止断面越线。

  经过精密计算,华中网调于6月8日11时调整好网内机组出力,确保了三峡26台机组的正常运行。另据了解,随着三峡库区流量的减少,至21时,三峡电站部分机组退出运行。
 

   核电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6月11日正式成立,标志着我国核电标准建设和核电自主化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吴吟表示,我国大力发展核电的规划布局,对我国核电标准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吴吟在核电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工作会议上说,我国核电标准化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并在核电自主化进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如重要的核安全标准缺口较大;标准技术研究与验证基础薄弱;没有形成规范化的经验反馈机制等。“应该认识到,目前核电标准体系不完整是制约我国核电优质、快速发展的因素之一,也将影响我国核电‘走出去战略’的实施。”

   国家核安全局核安全司司长、核电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刘华说,核无小事,中国是世界核工业发展的引擎,核电的快速发展使核安全监管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并且从法规标准的适应性及技术标准的适应性上提出了新的要求。

   吴吟说,世界核电强国都把制定完备的技术标准体系作为推动核电创新发展的基础。如果我国核电发展盲目照搬国外核电标准,国内企业在核电建设过程中无论是在获取资质,还是在产品鉴定与验收方面,都要受制于人,在人力、物力、财力上都要付出巨大代价,国内装备制造企业在核电市场上的竞争力也将大大降低。

   他表示,我国将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加快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电品牌,尽快实现自主设计、自主制造、自主建设和自主运营的核电发展重大战略目标。在自主品牌建设方面,标准是重要的技术载体,关系核电自主化发展的全局。

   据介绍,目前,我国已核准11个核电项目共30台机组,核准规模3270万千瓦;已开工建设的核电机组23台,在建规模2540万千瓦,占世界在建核电机组的三分之一以上。

   2009年我国核电装机总量为908万千瓦,全年累计发电量692.63亿千瓦时,同比增加1.3%;全年没有发生2级和2级以上运行事件,核电厂运行期间放射性排出量远低于国家标准限值,在役核电机组安全运行业绩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尤其是大亚湾2号机组与世界核电营运者组织9项指标对比,全部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据悉,核电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是在核电专业领域内由专家组成的标准化技术组织,主要对核电行业标准起技术把关和技术咨询作用。它由国家能源局根据科研、生产、使用三结合原则,统一规划、组建和管理。

  目前我国已经建成并投入运行的核电机组共11台,总装机容量910万千瓦;已核准的10个核电项目,核电机组达28台,其中已开工建设的有24台机组。而近期有国家能源局官员透露,我国正在对2020年核电中长期规划进行调整,到2020年,我国核电装机目标保守估计大概在7000-8000万千瓦。

  核电是水电外最经济的清洁能源。核电站的度电成本包括建造投资费、燃料循环费以及运行维护费,其建造费用比火电站高2倍左右,但燃料费及运行费远低于火电站。在成本结构中,核电站的建造费占60%-70%,火电站则只有20%-30%。世界主要核电应用大国的核电成本均低于火电成本,但我国由于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核电设备国产化率较低,规模效应还没体现,核电的成本优势表现并不十分明显,但其度电成本远低于光伏和风电,是除水电外最经济的清洁能源。

  未来火电成本是上行的,而随着核电建设加快,国内核电的规模经济效应将逐步显现。同时,核电设备的国产化也将大幅降低核电建设成本。未来核电度电成本是呈下行趋势的,核电成本很快就将低于火电成本,将对火电形成明显的竞争优势。

  我国的核电发展技术路线规划是以国产化为主,统一组织消化吸收,再创新后实现自主化,追赶世界核电先进水平。在三代核电技术还未完全消化吸收掌握前,以现有改进型核电技术为基础,自主建设适当规模核电站。目前我国自主二代半核电技术CPR1000的国产化率为70%左右,未来还将提高。而三代核电技术将是我国未来20年内核电发展的主导,浙江三门和山东海阳核电站共4台机组已实施对引进的第三代核电技术AP1000的自主化消化、吸收、再创新和建设,预计到2013年左右将建成三代技术核电站,三代核电技术AP1000机组的国产化率将逐步提高。

  设备国产化是必然,龙头企业共享盛宴。核电国产化包括自主设计、自主制造、自主建设和运营,关键是掌握核心技术。从在建电站的国产化程度来看,国内核电设备在核岛和常规岛主设备领域的国产化率水平已达到70%以上,但在大型铸锻件及关键原材料、主循环泵和核级泵、核安全级阀门以及焊接工艺上的国产化率水平非常低。未来核电设备国产化率的提高将依靠这些关键设备技术的突破,以国产设备替代进口。

  核电设备在核电站投资中占比约50%,核岛、常规岛以及辅助系统设备分别占设备投资总额的46%、30%、24%。保守按10000元/KW的投资成本计算,若到2020年装机增量7000万千瓦,则2010-2020年核电设备需求将达到3500亿元,年均350亿元,届时国产化率越高,国内核电设备制造商受益越大。

  目前国内核电设备制造商主要以东方电气、上海电气和哈动力三大动力集团为代表,核岛设备方面,基本由东方电气和上海电气所垄断,从具体产品来看,东方电气、上海电气获得蒸汽发生器订单较多,占一半以上市场份额,上海电气在控制棒、堆内构建设备方面的优势明显,拥有较多订单。另外,核电相关上市公司还有中核科技、华锐铸钢、哈空调、海陆重工等,其中,中核科技作为中核集团下面唯一一家上市公司,未来受益空间最大。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