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 力 信 息
         (更新时间2011年1月7日) 
      

主页  行业新闻  市场动态  电力信息  变压器技术  权威认证  政策导航  企业风采  数据总汇  质检中心

     

中国大规模建设“智能电网”总投资将超4万亿元


  四处布设385个传感器、55个高清摄像头、2台红外热成像摄像机、声光报警等设施……近日,中国大陆首座利用物联网技术建设的“智能变电站”——220千伏(西泾)智能变电站在江苏无锡投运。至此,中国已拉开大规模建设智能电网序幕,10年间总投资预计超4万亿元。

  据介绍,这座“聪明”变电站是真正意义上的无人变电站,平时可自己“体检”,有毛病会自动报警,而不是像以往每隔一段时间都必须停电进行维修检查;这座“聪明”变电站连围墙都装了电子围栏和震动传感器,可以分辨是否有人或者动物越过围墙。

  国家电网公司调研员孙竹森表示,智能电网建设是个系统工程,涵盖了电力线路及调度的智能化、居民小区“四网合一”、电动汽车上路等六七个方面,智能变电站也是其中一部分。昨天投运的变电站,是国家电网公司46座智能变电站中首座220千伏变电站。

  今年以来,上海、江苏、山东、河北、浙江等地先后启动智能电网发展规划,大陆各地试点工程相继铺开。以江苏为例,除了智能变电站,江苏500万用户装上了电表“黑匣子”,可远程自动采集数据;南京、扬州、苏州、江阴建成4座电动汽车充电站,其运营监控系统随即完成。

 

    值我国首个特高压输电工程——1000千伏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投运2周年之际,国家电网公司今天宣布,正式启动该线路扩建工程,以显著提升华北、华中电网的电力交换能力,全面体现特高压输电的技术和经济优势。
 
    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自起步至今,一直备受瞩目,甚至在其开工前后,亦争议声不断。此次投运2周年,以其连续安全稳定运行736天的优异表现,不仅全面验证了特高压输电的技术和经济优势,更确立了我国在特高压输电技术研究、装备制造、工程设计、建设和运行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据国家电网副总经理舒印彪介绍,在同等输送距离和输送容量下,特高压输电能力为500千伏输电线路的4到5倍,而线损只有其30%;输送距离可达2000—3000公里,造价是500千伏线路的75%。两年来,工程实现了双向、全电压、大容量输电,经受了雷雨、大风和高温、严寒等恶劣条件考验,系统运行稳定、设备状态正常。工程的建成大大增强了华北、华中电网之间的电力交换和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截至1月5日,工程累计送电209亿千瓦时,其中华北火电送华中130亿千瓦时,替代运煤420万吨;华中水电送华北79亿千瓦时,节约用煤25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694万吨。2009年冬季,华中地区供电紧张,通过该工程日均送电量约5000万千瓦时,相当于每天输送标煤1.6万吨,有效缓解了华中地区煤电运输紧张矛盾。
 
    据悉,工程投运以来,美国、俄罗斯、巴西、印度、南非等国家分别提出了与中国进行特高压技术合作的要求。
 
    国家电网方面表示,今天启动的该项目扩建工程,是我国“十二五”特高压电网建设的起步工程。工程静态投资42.85亿元,计划于2011年底建成投产。该工程的示范意义在于:一是进一步验证特高压交流大容量、远距离输电的能力,通过扩建主变并加装串补,可使工程的输送能力达到500万千瓦以上,年输电量不少于250亿千瓦时;二是进一步提高电网资源配置能力和安全稳定水平,扩建后华北、华中电网的电力交换能力显著提升,运行方式更加灵活,对于缓解枯水期电煤运输压力、保障华中地区能源供应安全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三是进一步推动特高压输电技术创新发展,全面突破特高压串补、63千安特高压开关等核心技术,提升大电网运行控制水平,为特高压电网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扩建工程建设方面也极具挑战性:一是设备研制难度大。特高压串补为世界首次研制,需攻克系统、设备等关键技术,研制旁路开关、保护间隙、旁路隔离开关、限压器和光纤柱等代表国际同类设备最高水平的新设备;二是建设工期紧。从开工建设到工程投运只有一年时间,实际施工工期不到10个月,工期进度十分紧迫;三是建设任务重。与试验示范工程相比,主设备数量增加了一倍,而供货周期更短,对批量生产设备质量稳定性提出了更高要求,现场建设与运行交叉界面多,需在扩建同时保障运行安全,技术难度大、安全风险大;四是电网安全责任大。工程连接华北、华中两大电网,扩建后的输送能力将达到500万千瓦以上,对工程建设、系统运行和设备可靠性提出了更高要求。(科技日报)
 

  我国在世界公认的新能源接入电网最佳方式――柔性直流输电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国家电网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研制的柔性直流输电成套设备,在通过国际标准、国内行业标准规定的全部型式试验之后,于1月3日下午顺利完成国内第一个柔性直流输电示范工程首站设备的包装、装货,正式发往上海南汇风电场的工程现场。此举标志着国家电网公司成为继ABB、西门子之后,世界第三家完全掌握柔性直流输电成套设备设计、试验、调试和生产全系列核心技术的企业。

  柔性直流输电技术是当今世界电力电子技术应用领域的制高点,也是智能电网关键技术之一。其最突出特点是采用全控型电力电子器件IGB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与采用晶闸管的传统直流输电相比,其系统反应速度快、可控性较好、运行方式灵活;比常规交、直流输电能极大地减少系统短路,还能向无源电网供电,是解决大面积区域停电、实现远距离孤立送电的有效途径。

  据中国电科院专家介绍,风能、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接入电网的最大障碍就是其间歇性和不确定性,而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就像在输电线路中增加了一个“等效电容”,可以有效解决因不确定性而引发的谐波污染、电压间断和波形闪变等问题,是公认新能源接入电网的最好方式,甚至在很多场合下是唯一选择。

  国网公司于2006年5月全面启动该领域研究。2007年12月,中国电科院开始相关的前期研究及其基础理论研究。经过攻关,掌握了基于IGBT可关断器件柔性直流输电关键技术,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并实现量产。此次发货,是南汇风电场并网的重要节点;该示范工程建成,将成为我国智能电网建设的标志性成果之一,其系统理论研究及工程化应用在亚洲尚属首次。(科技日报)

 

  预计未来10年,中国每年核电建设投资规模将超过700亿元,“十二五”规划中核电地位将得到进一步加强,成为中国能源行业未来10年发展的新亮点。

  核电大发展推动了核电产业的迅速发展。核电设备制造经过多年的技术引进,国产化率有了很大提升,核电软件自主化也已提上日程。但核电安全性、铀资源紧缺等制约因素不容忽视。预计目前实施的战略将为中国核电行业带来跨越式发展。中国应加快制定自己的技术标准,引导和规划核电产业的宏观布局。

  即将迎来发展高峰

  2009年开始,受低碳政策带动,中国核电得到快速发展。核能发电不排放温室气体,符合节能减排的要求。中国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50%。2009年批准的核电装机容量已接近现有核电总装机容量,立项核准和建设速度大大超过往年。2009年共核准850万千瓦核电机组,浙江三门、山东海阳、广东台山等核电站开工建设(截至2009年底,中国大陆核电的总装机容量为908万千瓦,共11台机组)。2009年,中国核电发电量692.6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占全国发电总量的1.9%。目前,中国在建核电机组25台,占世界在建机组总数的40%,在建规模居世界第一。

  未来10年,核电建设将为整个核电产业带来巨大发展空间和投资盛宴。中国正在调整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20年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7000万千瓦以上。

  2007年国务院《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核电装机达到4000万千瓦。业内机构预计2020年核电装机目标还将调整为8600万千瓦,占总电力供给的5%。若以到2020年核电装机容量7000万千瓦,每千瓦1.2万元计算,未来10年,每年核电建设投资规模将超过700亿元。核电站建造将为核电设备制造企业带来商机,建成后运行期需要设备维修以及核燃料生产和后处理企业的服务。

  中国核电设备平均自主化率已达50%

  核电产业链上游为核电原料,中游为核电设备制造企业,下游为核电站。核电设备是核电投资中最主要的环节,占项目总投资的50%~60%左右,包括核岛设备、常规岛设备和辅助设备三部分。

  核电设备制造行业壁垒和集中度较高,市场结构呈垄断竞争。核岛设备为东方电气、上海电气、哈动力和一重4家大型国有企业占据。其中,东方电气和上海电气共同占据约90%的市场份额。2010年上半年,东方电气核岛设备毛利率达17%,上海电气达16%。常规岛设备为东方电气、上海电气和哈动力3家垄断。其中,东方电气占据约50%的市场份额。辅助设备市场主要为具备较强技术实力的机械制造企业占据。

  中国的核电运营处于垄断控制,核电运营商需要“核电牌照”,即控股核电站的资质。目前,拥有“核电牌照”的仅有中核集团、中广核集团、国家核电技术公司以及中国电力投资集团。2002年电力改革中,中电投拿到了核电资质,成为五大电力公司中惟一有资格经营核电的公司。

  在核电设备制造领域,经过多年的技术引进,国产化率有了很大提升。中国以招标方式引进国外先进的核电机组,消化吸收,目的在于最终可以实现自主设计第三代甚至第四代核电项目。2007年7月,国家核电技术公司与美国西屋公司签署AP1000转让及核岛设备合同。2007年11月,中广核集团与法国阿海珐公司签署EPR技术转让及相关设备合同。目前,内陆AP1000核电站已完成总体设计工作。目前中国核电设备平均自主化率已达50%,未来有望上升至75%,但重要核级设备的设计制造依然依赖进口。

  核电软件自主化也已提上日程。核电自主化不仅包括使用设计工具自主设计核电厂、自主制造核电装备等,还包括设计工具的自主化。核电软件用于核电站的设计、运行和维护,是保障核电站安全运行的命脉。长期以来,中国核电厂设计和运行中使用的几乎所有核心软件都从先进核电国家引进,不仅耗费资金,而且受制于他人。为保证在未来10年的核电大发展中拥有更多自主权,中国加快进行自主品牌的核电软件开发。2010年5月21日,国家核电软件技术中心在北京成立,致力于解决中国核电产业发展缺乏自主核心软件的问题。近日,国家核电技术公司与上海交大、西安交大、华北电力大学等签署共建“核电软件工作站”协议,计划用5~8年时间开发中国自主核电软件系统。

  两大因素制约核电发展

  安全性是发展核电的首要考虑因素。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和美国三里岛核电站事故为人类带来巨大灾难,警示了核电的潜在危机。核电事故引发的公众接受问题,已成为世界核电发展的最大障碍。提升安全性成为核电发展的主要趋势。

  中国铀资源紧缺,成为阻碍核电持续发展的一大障碍。预计2020年核电发展为7000万千瓦以上,但根据中国目前公布的数字,铀资源只能满足4000万千瓦的核电装机使用。中国铀资源基本靠从澳大利亚和哈萨克斯坦进口。大量进口会抬高原料铀的价格,并且供给受到控制。在加强国内铀资源勘察开发的同时,还要积极与海外铀资源合作,保证铀矿供应。

  大发展为沿海地区带来机遇

  核电大发展将首先为沿海地区带来机遇。核电站厂址首选沿海地区,然后逐渐向内陆地区扩展。目前,中国沿海核电厂址可以满足运行4000万千瓦、在建1800万千瓦的装机。湖北、江西等内陆省市也开展了核电厂址前期工作,《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指出,“十三五”和“十四五”期间开工建设的核电厂址,也可在内陆省份厂址中选择。中国核电技术一直采取直排冷却技术,适合在沿海水量较大的地方发展。近几年采取的二次循环冷却塔技术推进核电向内陆发展。

  目前实施的战略有望为中国核电行业带来跨越式发展。近年来,技术变革、竞争压力及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和重要地位使得各国企业对华技术转让步伐加快。中法两国在航空航天、铁路、汽车和LNG船等领域都有技术合作。中国的核电机遇吸引跨国巨头加大在华投资力度,包括全球最大核电公司法国阿海珐公司,以及西门子、施奈德等企业。法国电力能源70%以上来自核能,核能技术居世界领先地位。目前实施的战略的最佳路径为:引进技术,联合设计,中国企业逐步消化吸收,自主完成设计,并能根据本国国情进行创新,赶上并超越世界先进水平。中国高速铁路机车制造正是以此路径跨入国际前沿。

  国家应对核电设备制造业进行宏观布局。由于中国核电设备制造业走的是技术引进道路,因此核电站多种堆型并存,多国标准并存,对比、消化后应尽快制定中国自己的技术发展路线和行业标准。政府应规划设备制造业布局,引导各大制造集团分工协作,防止造成设备产能过剩或不足的局面,避免资源浪费和恶性竞争。激发企业的创新动力,保障资金,支持企业开展重点攻关,提升中国核电自主化。如为核心设备研制提供专项资金渠道,制定国产设备的税收优惠政策等。(科技日报)

 

  截至2010年10月,新疆电网风电装机并网容量93.93万千瓦,风电上网电量突破22亿千瓦时,预计2010年末全疆并网风电容量将超过100万千瓦,达到105万千瓦。
 
    近年来,新疆电力公司共批复风电建设规模173万千瓦,涉及全疆七大风区的35个风电场。预计随着2011年哈密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首批200万千瓦风电的全面开工建设,到2011年末全疆并网风电容量将超过200万千瓦,上网电量超过50亿千瓦时。新疆风电开发将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新疆风能资源储量极为丰富,是全国风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根据《中国风能资源评价报告》,新疆风能资源总储量8.9亿千瓦,约占全国的20.4%,位居全国第二位,是我国重要的可再生能源战略储备基地。1995年,乌鲁木齐达坂城风区就建成了容量为10兆瓦的当时全国最大的风力发电厂。2005年,达坂城风电开发容量已经突破10万千瓦。风电作为火电和水电的补充,在新疆经济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新疆风电发展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并非一帆风顺。风电属于间歇性电源,对电网的供需平衡管理影响较大。新疆风力发电具有明显的反调峰特性,夏季高峰负荷时期,风力发电较小,而到了冬季负荷较小时,风力发电较大,与用户侧负荷特性相反,造成电网的等效负荷曲线波动性加大。另外,由于新疆电网长期以来孤网运行,主力调峰机组少,容量小,加上不参加调峰的企业自备火电厂容量大,全网调峰能力不足,使新疆风电发展受到制约。 
  
    近年来,新疆电力公司始终以国家能源战略为己任,在满足电网安全运行的情况下,大力支持新疆风电产业链发展,以实现风电在更大范围内的优化配置。在电网建设和调度运行等方面积极支持风电发展,制订风电接入、运行管理制度,加强风电接入前期论证,围绕保障风电的接网、输送和收购,以及相关重大技术和策措施研究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仅2009年一年,新疆电力公司就先后批准塔城、博州、阿勒泰、吐鲁番、哈密5个新增风区以及达坂城风区的9个风电场接入和投产。除加快接入系统审批外,新疆电力公司还全面加快了风电场配套并网工程的建设,共投资5.369亿元,建设输电线路657.95千米,为风电上网创造有利条件。 
  
    2010年11月3日,750千伏新疆电网与西北电网正式联网,电网输送能力进一步增强,电网接纳风电能力也有了改善。新疆电力公司超前谋划风电发展,2010年3月,主动配合府有关部门编制完成的《哈密能源基地输电规划研究报告》和《准东能源基地输电规划研究报告》已初步通过审查,专门针对哈密、吐鲁番、准东和乌鲁木齐区域的风、火电打捆外送,进行了深入的探索研究。2010年8月,国家发改委下发了哈密东南部风区200万千瓦项目路条,拉开了哈密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大规模开发的序幕。目前,新疆电力公司正在积极开展哈密地区风电消纳能力和送出研究工作。在750千伏新疆与西北电网联网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实施特高压直流外送工程建设,以期实现更大规模的“疆电外送”,为新疆风电大规模开发和外送奠定基础。  
 
    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的战略部署,在“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新疆电力公司将建设±1000千伏级特高压直流输变电工程,同时进一步加快全疆750千伏主网架和各级电网建设,以实现新疆风电更大规模的接入和更大规模电力外送。“十二五”期间,新疆电力公司计划建成哈密—河南和准东—重庆两条±1000千伏级特高压直流输变电工程,实现火电、风电联合开发,带动新疆风电向千万千瓦级目标迈进。预计到2015年,新疆电网装机容量将达到6490万千瓦,其中风电装机1050万千瓦,可以外送风电功率820万千瓦,外送风电电量200亿千瓦时以上。(中国电力报)

 

  《华尔街日报》1月5日报道,美国First Solar Inc正与中国广东核太阳能开发有限公司合作,计划在中国内蒙古地区建立一座两千兆瓦的太阳能发电厂。预计这将会是全世界最大的太阳能开发项目,第一阶段30兆瓦的示范项目可能会在今年底完成,全部项目预计将于2020年完工。

 

  据瑞士新闻社网站报道,瑞士在2010年中共生产风力电能7400万千瓦小时,可供2.1万个家庭使用,同比增加150%,创历史新高。但也有一些民众对风电持有不同看法,主要原因是噪音污染。瑞士规定风力发电机距离居民住宅不能低于300米,而德国和法国规定不得低于1500米。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