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 力 信 息
         (更新时间2011年3月10日) 
      

主页  行业新闻  市场动态  电力信息  变压器技术  权威认证  政策导航  企业风采  数据总汇  质检中心

     

我国将在7省区打造8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施鹏飞日前在天津国际风电产业配套洽谈会上表示,我国目前已在7个省区打造8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

  施鹏飞介绍说,我国目前已分别在甘肃酒泉、新疆哈密、河北、吉林、内蒙古东部、内蒙古西部、江苏、山东等风能资源丰富地区,开展了8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的规划和建设工作。

  据了解,甘肃酒泉地区第一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一期工程已全面完成,二期建设已开始着手,目前正在解决向华北电网输电的问题。“其他在建的7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也都有一定的规模。”施鹏飞透露说。

  施鹏飞表示,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的规划和建设,将保证中国2020年1亿千瓦风电基地生产的电能输出和销纳,实现国家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目标。

 

    "十二五"每年将投入3,000亿元左右建设电网

    "十二五"期间将新增发电装机容量5亿千瓦

    中国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体制改革办公室主任贾福清日前表示,"十二五"期间(2011年-2015年)是电网建设的关键期,将投入1.7万亿元左右建设电网,每年投入3,000亿元左右.

    他在"两会"(人大及政协会议)间隙并称,"十二五"期间,中国将新增发电装机容量5亿千瓦至14.5亿千瓦,每年增加1亿千瓦左右.

    "十一五"(2006年-2010年)期间,中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4.45亿千瓦.目前,中国电网规模已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位、发电装机容量继续位居世界第二.

    国家电网此前称,今年国网预设固定资产投资3,220亿元,其中电网投资2,925亿元,同比增长逾10%;去年其电网投资2,644亿元.

    贾福清并表示,'十二五'期间,要继续增加清洁能源(水电、风电和核电等)发电上网,而煤电的比例要降下来.

    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十二五"发展规划,到2015年,全国常规水电装机达到2.84亿千瓦左右;煤电达到9.33亿千瓦;核电4,294万千瓦;风电1亿千瓦。

 

    电力工业集约化发展是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的客观要求。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要求我国必须优化电力发展模式。建设特高压电网是优化电力发展模式的必由之路

  发展特高压是我国电力工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建设特高压电网,加大电网建设力度,可以实现全国电网的统一优化,提高电网对能源资源的优化配置作用和安全可靠性,促进电网与电源的协调发展。

  水能资源受自然条件限制,必须就地集中开发。根据水能资源分布情况,我国确立了建设流域梯级电站群集中外送的开发战略。我国煤炭资源相对集中,并且褐煤和劣质煤占较大比例,也适合建设电站群,实行电力集中开发外送。这与美国、前苏联等国家关于大型煤电基地开发的有关研究结论也是一致的。“十一五”期间,我国规划建设神东、陕北、蒙西等13个大型煤炭基地,这些煤炭基地大多数具备建设大型煤电基地的条件。大型水电、火电基地远离电力负荷中心。建设特高压电网,充分发挥特高压输电技术在远距离、大容量、低损耗输电方面的优势,一方面可以有效解决电源基地的电力外送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引导电源布局的优化,促进大型电源基地开发。同时,建设特高压电网,也有利于加快新疆火电和西藏水电的开发利用,还可以将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等周边国家的发电能源资源纳入我国市场进行配置,满足国内能源需求。

  我国电网建设和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为发展特高压电网奠定了基础。通过750千伏交流和±5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的建设,国内输变电设备制造技术水平和国产化能力不断提升,为自主开发特高压输电技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研究成果。在国际上,美国、前苏联、意大利、日本等国家先后开展了特高压输电研究与实践,为我国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和国家电网公司组织开展的专题调查研究表明,交流特高压设备立足国内,可以实现国产化;直流特高压,部分主设备和控制保护设备等完全可以实现国产化,换流变等部分关键设备,可以走“引进技术、联合开发、合作制造”的路子。因此,在我国建设特高压电网,技术上是可行的。建设特高压电网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特高压输电在远距离输电中成本低,经济上是合理的。美国、前苏联的研究成果表明,1000千伏输电线路的投资约为同容量500千伏输电线路的0.6~0.7;日本的研究结果表明,1000千伏线路的走廊宽度只有500千伏的1/4~1/2。我国对交流从自然功率、造价、输电走廊等经济指标进行了同样的综合比较,结论是:1000千伏交流输电方案的单位输送容量投资约为500千伏交流输电方案的73%。对直流特高压比较结论是:±800千伏直流输电方案的单位输送容量投资约为±500千伏直流输电方案的72%。此外,输电从另一种角度看是煤炭资源输送的有效方式之一。有关研究表明,2000公里范围内,在煤炭基地建电厂通过特高压输电到负荷中心比直接在负荷中心建电厂发电更经济。经测算,通过特高压电网传输的主要煤电、水电基地的电力,送到各受端电网的到网电价均低于当地新建燃煤电厂的上网电价。因此,特高压交直流输电技术都具有显著的市场竞争力。

  特高压电网能够取得较大的联网效益。我国地域辽阔,东西时差大,南北季节差别明显,不同地区负荷特性、电源结构差异较大。这样的地域特点客观上决定了我国电网东西之间、南北之间存在错峰、调峰、水火互济、跨流域补偿调节、互为备用和调节余缺等联网效益。初步估算,到2020年,通过互为备用、水火互剂所获取的联网效益,可以有效降低备用容量,从而减少装机容量约2000万千瓦,节约电源建设投资约823亿元;由于地区煤价差异,在全国联网方式下,北电南送的火电容量可以达到5500万千瓦,同各区域电网单独运行相比,年燃煤成本约降低240亿元;通过大规模区域间水火互济,可以提高径流式水电站在水电装机中的比例,降低电力建设成本。此外,建设特高压电网,可以有效降低500千伏电网的短路电流,减少500千伏电网的改造成本。据测算,从现在到2020年的15年间,建成特高压电网在国家电网公司供电范围内的500千伏电网可以节约电网改造投资21~31亿元。建设特高压电网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一是实现自主创新。胡锦涛总书记多次强调指出:自主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科技事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强国富民的重要基础,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证;要把推动自主创新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动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要大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大力增强核心竞争力,不断探索和走出一条既适应现代经济和科技发展要求,又适合我国国情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特高压电网,通过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推动电力产业的技术升级,实现电网的集约化发展,同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是电力工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抓住我国电网快速发展的有利时机,依托特高压输电这一重大技术,借助上千亿的市场规模,通过组织技术攻关,实施试验示范工程,对部分关键技术采用技术引进、消化完善后,将大大提高我国输电技术与装备的自主创新能力,大大提升其国际竞争力。

  二是节约土地资源。近年来,站址、输电走廊越来越紧张,输变电工程建设拆迁等电网建设本体以外的费用大幅增长。1条交流1000千伏特高压线路的传输功率相当于4~5条交流500千伏超高压线路的传输能力,从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来看,特高压单位走廊输送能力约为同类型500千伏线路的3倍,可以显著减少输电线回路数,节约宝贵的土地资源。此外,在西部地区建设大规模煤电基地,可以利用西部较为丰富的土地资源,替代东部宝贵的土地资源,实现产业布局在全国范围内的优化,提高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程度。

  三是发挥环保效益。根据亚洲开发银行的项目环境经济评价导则,燃煤电厂大气污染排放的环境损失与电厂所在地区的人口、经济发展状况有关,人口密度大、经济发展水平高,造成的损失就大。建设特高压网架,将西南水电和晋陕蒙宁煤电大规模向中东部负荷中心输送,相应减少中东部燃煤电厂建设,在改善受电地区环保压力的同时,还可以降低我国因大气污染等造成的总体环境损失。

  四是有利于煤炭资源的集约化开发和利用。目前,我国煤炭资源采出率低,煤质差,煤炭入洗率有待提高。同时还存在着煤炭产业集中度低,产业链条短等问题。建设特高压电网有利于解决煤炭行业目前存在的问题:首先是在褐煤资源丰富的地区,采取煤电一体化的开发方式,可以有效利用褐煤资源;其次是为大型煤电基地的发展提供必需的支撑。

  五是减轻铁路运输压力,有效缓解煤、电、油运输紧张的局面。电网是能源输送的空中运输网络,铁路是交通运输的地面网络,二者在空间上存在互补性。2020年前后,煤电基地通过特高压电网输送的总容量可以达到1.05亿千瓦,有效减轻煤炭运输的压力,从而真正实现“输煤与输电并举、优势互补”的方针。

 

    3月5日上午,人民大会堂,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继去年之后再次明确提出“加强智能电网建设”。

  记者当天拿到的“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指出,“十二五”要适应大规模跨区输电和新能源发电并网的要求,加快现代电网体系建设,进一步扩大西电东送规模,完善区域主干电网,发展特高压等大容量、高效率、远距离先进输电技术,依托信息、控制和储能等先进技术,推进智能电网建设,切实加强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增强电网优化配置电力的能力和供电可靠性。

  特高压、智能电网正式入局“十二五”——国家电网公司坚强智能电网发展战略已融入国家意志。

  智能电网前景可期

  “智能电网”继去年之后再度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也多次被提及。第十章“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智能电网被列入新能源产业发展重点;第十一章“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强调,要开展智能电网建设试点,改造建设智能变电站,推广应用智能电表,配套建设电动汽车充电设施。

  来自中电装备公司的王纪年代表强调,要配合智能电网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来自西安交通大学的王建华委员高度关注智能电网,认为应加强校企合作。全国人大代表、扬州市委书记王燕文说:“扬州智能电网产业基础较好,愿意在此领域发挥示范作用。”

  接受采访的代表、委员认为,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智能电网,符合我国国情,能满足新能源发展和供电服务多样化、个性化、互动化的要求,为大规模开发清洁能源提供坚强支撑,提升能源综合利用效率,带动智能城市、电动汽车等领域和低碳经济发展。他们同时强调,实现智能电网创新发展,还需国家进一步出台配套政策,规划应在国家层面上开展顶层设计。

  特高压发力在即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快大型煤电、水电和风电基地外送电工程建设,形成若干条采用先进特高压技术的跨区域输电通道,建成33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20万千米。代表、委员的共识是,这对于保障我国长期稳定的能源和电力供应,构建安全、经济、清洁、可持续的能源供应体系非常关键。在“十二五”建设快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的同时,特高压电网也要加快建设发展。

  地方谋发展、谋转型也多有借助特高压的思路。湖南代表团联名建议加快特高压输电项目建设,大力提高外电入湘能力。全国人大代表、宁夏石嘴山市市长张作理认为,我国能源运输耗能超过能源生产耗能,应通过特高压输电减少能源运输损耗。

  企业家也对特高压关注有加。西藏的才旺扎西委员说,西藏电网近年来发展迅速,借助特高压外送西藏水电,可以为国家多作贡献。湖北的周家贵代表强调,湖北是我国首个特高压交流工程的落点,希望更多地区能因此受益。

  电力行业的黄其励委员说,“十二五”规划纲要强调“提高能源就地加工转化水平,减少一次能源大规模长距离输送压力”,是转变我国电力工业发展方式的重要契机。朱长林委员认为,特高压技术已具备大规模应用条件,希望尽快核准和启动建设一批特高压工程及大型煤电、水电、新能源基地,使规划蓝图早日成为现实。

 

  受中国国内资源禀赋制约,中国现有可再生能源发电比重与未来发展目标差距较大。以风电、太阳能发电为例,尽管近年来发展速度迅猛,但受电价承受能力、市场消纳以及发电装备制造水平等影响,大规模发展风能、太阳能发电的任务仍十分艰巨。

  面临应对气候变化的严峻形势,为实现2020年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比重达到一成五左右,以及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减少四成至四成五的目标,中国电力工业已确定要走绿色和谐发展之路,积极推进可再生能源发展。

  来自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的最新信息显示,到2010年底,中国并网风电装机达到3107万千瓦,风电吊装容量首次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然而,虽然近年来中国风电开发利用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相关法规和政策体系也不断完善,但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中国风电统筹规划有待强化,风电机组设备制造研发能力有待提高;近海风电发展技术基础薄弱;风电政策环境有待进一步完善。

  中电联有关专家强调,风电的合理开发和建设,要实现大中小、分散与集中、陆地与海上开发相结合,力争在2020年使中国风电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近阶段,中国重点规划建设河北、蒙东、蒙西、吉林、山东、江苏、甘肃酒泉、新疆哈密等八大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其他地区因地制宜开发建设风电项目。

  另据欧盟委员会联合研究中心预测,到2030年太阳能发电将在世界电力的供应中显现其重要作用,达到一成以上,可再生能源在总能源结构中占到三成左右;2050年太阳能发电将占总能耗的二成,可再生能源占到五成以上;到本世纪末,太阳能发电将在能源结构中起到主导作用。

  到2010年底,中国并网光伏发电容量已达24万千瓦。国家批准的并网光伏发电特许权项目容量也已超过280万千瓦,它将为今后大规模推广并网光伏发电进行了有益地探索和机制创新。

  今后几十年,中国的光伏发电在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分布式光伏电源、大型地面并网方面将得到广泛应用。光伏发电在农村边远地区的推广应用将是中国光伏市场发展的主要增长点之一。中国目前约有1000万无电人口,主要分布于西藏,新疆,青海,云南,四川等省区的边远地区。如以每人每年200千瓦时用电量计算,每年需要提供电能20亿千瓦时。如采用离网光伏系统供电,以年当量发电小时数800计算,需要安装离网光伏系统总容量约250万千瓦,这是一个相当规模的光伏市场。

  目前日本、德国、美国以及欧洲国家所实施的“屋顶计划”、“建筑一体化光伏工程”等分布式光伏电源应用,已成为发达国家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的一种手段。粗略估计中国现有建筑屋顶面积总计约400亿平方米,假如1%的屋顶用光伏组件覆盖,每年就可以提供600亿千瓦时的电能。

  建设大规模并网光伏发电系统也是大规模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必由之路。中国有108万平方公里的荒漠资源,主要分布在光照资源丰富的西北地区。随着电力输送技术和储能技术的发展,大规模荒漠光伏电站将必然成为未来的电力基地。

  中电联有关专家指出,中国太阳能资源丰富,目前虽然太阳能发电成本太高,不具备市场竞争力,但却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供应的绿色能源。有了国家强有力的扶持和激励政策,及技术装备水平的不断提升,按照“大规模并网光伏发电系统、分布式建筑光伏发电系统、离网光伏发电系统并举发展”的思路,有望在2015年实现装机200万千瓦、2020年实现装机2000万千瓦的发展目标。

 

  日前,国资委副主任邵宁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由国资委主导的电网主辅分离改革一年内完成难度较大。但政协全国委员、南方电网董事长袁懋振则表示,南方电网有望在一年内完成主辅分离工作。

  早先, 中国证券报记者从多方渠道获悉,在国务院刚批复的电网主辅分离改革方案中,除送变电企业外,勘测设计与修造企业都将从电网中分离,分离工作将在一年内完成。3月4日,政协全国委员、南方电网董事长袁懋振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再次证实了上述消息。他同时表示,目前电网主辅分离工作已经水到渠成,等待剥离的辅业企业职工思想也比较稳定,分离工作有望一年内完成。

  在原方案中,国家电网与南方电网公司下属的勘测设计,火电、水电、送变电施工以及修造企业都将从电网公司剥离,并入重组而成的中国电力工程集团与中国电力建设集团两大电力辅业集团,而最终敲定的方案中保留了电网企业的送变电业务。

  袁懋振认为,将送变电业务保留在电网,是考虑到送变电对电网的维护、检测、传输十分重要,特别是电网发生意外情况时。而将设计院与修造业务分离,整体说来对电网会有影响,但影响不大,将来这两种类型企业的效益将主要依靠市场。

  至于何时可以推进电力体制输配分开改革,袁懋振说:“中国有中国的国情,要按照中国的国情处理好各级电网的关系,处理不好容易产生各种问题。”

  据了解,去年上调电价后,南方电网净利润在100亿元左右。

 

  记者从黑龙江电力公司获悉,今年,国家电网公司预计从俄罗斯购进电量11.993亿千瓦时,较2010年增加2.193亿千瓦时,为东北老工业区与俄远东共同发展再输能源“血液”。新增的电量全都由110千伏俄罗斯布市——中国黑河一次变电线路送出。

  日前,黑河电业局将黑河市五秀山工业园区110千伏变电站10千伏负荷全部导入俄罗斯电网供电,消化增加的2.193亿千瓦时电量,以缓解园区电力需求紧张压力。

  俄罗俄电力资源极其丰富,电力系统位居欧洲最大、世界第四,年供电量达1万亿千瓦时。有大量的富余电力需要外销以获得丰富的经济利益。为保障对华输电,近年俄方还将进行新的发电设施建设。同时,加快发展远东地区已成为俄政府重要的战略部署,因而对华出口电力项目也得到了俄官方的大力支持。

  中国方面,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扩张了电力需求的用量。随着对俄购电量稳步增长和国内外对工业硅、镁等产品的需求加大,近年来,黑龙江省不断扩大对俄购电规模,相继在中俄边境城市黑河建立了多个俄电加工区。

  据了解,2010年国家电网公司从俄罗俄实际购电量9.8亿千瓦时。今后,源源不断的俄电将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提供电力保障,为扩大中俄电力能源合作奠定基础。与此同时,中俄500千伏黑龙江大跨越输电工程去年底在黑河正式竣工。投产后该线路将向中方年供电量达43亿千瓦时,为中方持续增长的电力需求提供保障。

 

  2011年3月3日,国家电网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郑宝森在总部主持召开了后续特高压工程建设工作座谈会,公司总经理助理兼特高压建设部主任孙昕出席了会议。会上,特高压建设部介绍了后续特高压工程建设工作思路及“五交两直”工作安排,会议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讨论。

  郑宝森在会上重点强调了后续特高压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要求大家要高度重视“十二五”期间特高压工程建设任务,充分认识到特高压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全力以赴完成各项工作。针对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扩建工程,要进一步优化工程建设关键环节,完善调试方案准备,加快500千伏配套工程建设。继续加快锦苏特高压直流工程建设。要加快“五交两直”后续特高压交、直流工程前期工作,进一步完善建设管理模式,以适应公司“三集五大”,尤其是“大建设”的要求。

  国家电网公司总部发展部、基建部、物资部等部门和直流建设公司、交流建设分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北京经济技术研究院等单位的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2月28日,国家电网公司2011年特高压工程建设工作会议在郑州召开。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舒印彪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总经理助理孙昕就2010年特高压工作情况和2011年重点工作安排作了工作报告。

  会议总结回顾了六年多来的特高压工作,展望了“十二五”特高压电网发展目标和任务。在国家的指导支持和公司党组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六年多的艰苦奋斗,国家电网公司特高压电网建设取得历史性重大突破,成功建设运营了特高压交、直流试验示范工程,在世界电网科技领域实现了“中国创造”和“中国引领”。“十二五”期间,国家电网公司将加快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的坚强智能电网,发展特高压是“十二五”电网发展的重中之重,工程建设面临着新的挑战。

  舒印彪强调,“十二五”是加快建设特高压电网的关键期,是持续引领特高压技术的攻坚期,是巩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机遇期,是特高压工程建设管控能力的提升期。未来特高压工程建设任务更重、技术要求更高、建设难度更大、时间要求更紧,要顺利实现特高压建设目标,必须要坚持把特高压作为重中之重,坚持把安全可靠作为首要原则,坚持开放式自主创新的基本经验,坚持经济合理的基本理念,全力推动特高压电网科学发展。

  会议安排部署了2011年特高压工程建设重点工作。要求总部有关部门、公司系统有关单位以及所有参建单位紧紧围绕2011年“一投、一建、三开、四促、四推进”的工作主线,以里程碑计划为指导,进一步细化工作计划,落实责任,加强协调,全力以赴确保试验示范工程扩建工程建成投运,加快推进锦苏特高压直流工程建设,加快完成年内开工项目的建设准备,积极开展后续特高压工程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建立健全适应新形势的建设管理体系,加快推进特高压关键技术深化研究,加快推进特高压重大设备研制,加快推进标准化建设和扩大国际交流,做好总结提升,抓好“三个建设”和重视队伍培养,全面完成年度任务,为“十二五”特高压电网发展开好局、起好步,为建设坚强智能电网打下坚实基础。

  国家电网公司总部有关部门,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公司有关直属单位和网省公司,工程相关设计、监理、施工单位及主要设备厂家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国电集团3月1日发布新闻稿称,今年水电核准目标是400万千瓦,水电、风电并购总目标是230万千瓦。

  按照规划,2015年、2020年,集团清洁及可再生能源比重将提高到30%、40%,2015年水电装机将突破2000万千瓦、2020年突破3000万千瓦。

  国电还表示,今年1月份,集团发电量同比增长10.8%,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6.5%,供电煤耗同比降低5.7克/千瓦时,原煤产量同比增长21%;但未披露具体数值。

 

    国家电网日前宣布了2011年将推广建设11类智能电网试点工程,其中,建设智能变电站67座;在19个城市核心区建成配电自动化系统;推广应用5000万具智能电表;新建173座电动汽车充换电站和9211个充电桩;完成25个智能小区/楼宇建设;推广建设6.2万户电力光纤到户;完成中新天津生态城智能电网综合示范工程建设;接纳风电容量2000万千瓦;制定智能电网标准88项。

    在电动汽车发展方面,计划“十二五”期间建设充换电站2351座,充电桩22万个,初步建成覆盖公司经营区域的智能充换电服务网络。目前,国家电网已建成并投运87座标准化充换电站、5179台充电机和7031台交流充电桩,覆盖全国26个省市。

 

    3月4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力投资集团(以下简称“中电投”)总经理陆启洲在全国政协会议期间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说,在核电方面,十二五期间,中电投计划投资发展3到4个新的核电项目。

  根据中电投的规划,到2015年,集团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亿千瓦,其中核电将达520万千瓦,清洁能源比重由目前的30%提高到40%。

  目前,中电投清洁能源比例位于五大集团之首,而这也是集团在过去一年电力行业不景气的情况下取得盈利的原因之一。

  中电投2011年工作会议资料显示,2010年集团利润总额50.18亿元,增长13%,是中电投集团组建以来增长速度最快的一年。而在2010年,作为电力企业,由于煤价上涨中电投增加的成本却高达75亿元,盈利主要来自水电、核电、铝业、煤炭等板块。

  按照规划,到2015年,集团资产总额将达到9000亿元、营业收入2000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80亿元。

  中电投是中国五大电力集团之一,旗下的上市公司包括上海电力(600021.SH)、九龙电力(600292.SH)、中国电力(2380.HK)、吉电股份(000875.SZ)、漳泽电力(000767.SZ)、露天煤业(002128.SZ)。

 

    3月2日,国家电网在北京举行坚强智能电网建设成果新闻发布会。
  
  会上,国家电网介绍了公司过去两年在智能电网建设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和“十二五”期间重点工作与目标,智能电网在产业引领、自主创新、设备制造、发展清洁能源与促进低碳生活方面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发展风电是我国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对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意义重大,国家电网公司高度重视和支持风电发展,在风电“规划、建设、运行、技术”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努力保障风电并网和输送。为支持风电发展和大范围消纳,国家电网公司加大电网建设力度,截至2010年底,共投资418亿元,建成投运风电并网线路2.32万公里,经营区域内风电并网装机达2826万千瓦,占全网最大用电负荷的4.2%,连续五年实现翻番。

  “十二五”期间,为适应节能减排和优化电源结构的需要,我国将加快发展清洁能源发电。2015年,风能、太阳能等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1亿千瓦以上,对电网提出严峻的挑战。为最大限度地接纳风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国家电网将加快技术标准制定和关键设备的研发应用,加强清洁能源发电并网技术研究,提高电网优化配置能力。2015年,国家电网将基本建成坚强智能电网,国家电网智能化程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现接入风电1亿千瓦和光伏发电500万千瓦的目标。

 

  俄罗斯最大的独立电力公司俄罗斯能源(EuroSibEnergo PLC)CEO Fedorov Evgeny V.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透露,“2020年,预期俄罗斯每年向中国出口60太瓦时电力(1太瓦时=10亿千瓦时),其中西伯利亚地区电力企业将输送50太瓦时,远东地区将输送10太瓦时,其中俄罗斯能源占据80%,约合480亿千瓦时。”

  如果按照2010年全年中国41923亿千瓦时的总用电量,俄罗斯出口至中国的60太瓦时的电量相当于2010年用电量的1.43%。

  2月24日,俄罗斯能源与长江电力的全资子公司——中国长电国际(香港)有限公司宣布双方组建的合资企业正式成立,以开发位于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的水力及火力发电项目。

  合资企业名为YES Energo Ltd,俄罗斯能源和长电国际各持有50%股权。合资企业成立的第一阶段,YES Energo将探讨在东西伯利亚的2个水电项目和1个火电项目,总装机容量超过300万千瓦。鉴于该地区的电力需求预期持续增长,YES Energo旨在创造达至10吉瓦的额外容量,以应付区内需求,并生产更多的电力,实现从西伯利亚输电到中国。

  双方准备开发的并不止已经上述3个项目。2010年10月11日,俄罗斯能源刚刚与长江电力签订框架合作协议,开发俄罗斯的水力发电项目。根据协议,双方将研究6个初步项目。长江电力将在成功完成该些项目的详细可行性分析后,以按项目融资的性质,寻求从中资银行及出口信贷机构安排融资。

  一旦双方就任何合作项目的有关融资金额和条款达成协议,以及具备所有必须政府批准、互联安排及承购安排时,合作项目将在具体分析的基础上推进。

  俄罗斯能源隶属于该国最大的多元化矿产、金属和能源集团En+Group,公司所产超过3/4的电力都依赖于水电厂。En+Group旗下的有色企业俄罗斯铝业去年成功赴港上市。

  俄罗斯能源旗下目前拥有4家水力发电厂,年产电力约为70太瓦时。如果通过燃煤类发电厂生产同等电量,需要消耗5000万吨煤。

  俄罗斯拥有丰富的水力发电资源,潜力位居全球第二。俄罗斯河流每年可以发电800太瓦时以上。俄罗斯目前只运用了国内20%水力发电资源,只计算西伯利亚的河流,就具备每年发电300太瓦时的潜力,而发展空间最大的地区,分别为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两者均临近中国边境。

  “因此俄罗斯和中国对合力发展能源项目报有庞大期望。”Fedorov Evgeny V.告诉本报。

  俄罗斯电力企业迫切希望向中国市场输送电力,是因为相比于中国,俄罗斯经济增长乏力,而中国迅猛发展的经济对电力需求非常旺盛。

  2003年,俄罗斯通过了《电力法》,电力改革正式启动,曾经垄断俄罗斯电力行业的统一电力公司淡出了历史舞台。经过改革,俄罗斯部分电力企业进行了私有化,俄罗斯能源目前就是私营企业。

  私有化后的电力企业投资冲动颇为明显。“中国与西伯利亚之间的显著电价差距,为直接出口电力提供基础。”Fedorov Evgeny V.说,“而中国致力于减低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碳排放量,令俄罗斯水力发电企业向中国出口电力更具商业价值,当然我们也不会卖的太低,毕竟是一个商业公司。”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法国科学家正在就建设小型海底核发电厂的可行性进行研究,预定在2016年底完成大小及形状如潜艇的原型,为地理位置孤立的国家或岛国提供低成本核能源。

  此类核电厂采用核潜艇技术,每艘“潜艇”可提供50兆瓦至250兆瓦(megawatt)电力,比陆地核发电厂的1650兆瓦电力低许多。核电厂造价估计介于1亿欧元至10亿欧元之间。它不能充作军事用途,而且遭受恐怖袭击及发生核灾难的可能性较低。

  法国国防部和海军舰船建造机构(DCNS)说,此类称为Flexblue的海底核电厂,能为有10万人的大城市,或有100万人的发展中国家城市供应电能。该机构将负责进行为期2年的研究,法国的核反应堆制造商阿海珐集团(Areva)、国营电力公司EDF和原子能委员会(CEA)则协助处理污染和安全问题。

  Flexblue核发电厂是一个胶囊状的设施,长100米,直径为12至15米,重1万2000吨。DCNS计划将该设施安置在水面下100米的海床上。

  DCNS民用核业务部门的主管克尔梅耶说,该项研究的重点是安全性。在水深100米下安装该设施,可避免受到飞机坠毁、雷电或海啸的影响,恐怖分子也较难潜到这样的深度发动攻击;设施周围的金属网罩则可预防鱼雷爆炸的破坏。

  他补充道,一旦该设施受到攻击,还可启动安全机制,让核反应堆隔层注水,避免发生爆炸。在理论上,类似1986年乌克兰切尔诺贝尔(Chernobyl)核电厂泄漏事故的灾难不会发生,不过这需要在未来2年的研究中证实。

  尽管如此,法国反核组织Sortir du Nucleaire将该计划称之为“荒谬”之举。该组织代表说,辐射在水中的扩散速度比在空气中更快,而且控制泄露的方法更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