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 力 信 息
         (更新时间2011年4月15日) 
      

主页  行业新闻  市场动态  电力信息  变压器技术  权威认证  政策导航  企业风采  数据总汇  质检中心

     

“十二五”规划纲要解读:水电将迎来黄金发展期


    在做好生态保护和移民安置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水电,重点推进西南地区大型水电站建设,因地制宜开发中小河流水能资源,科学规划建设抽水蓄能电站。

  建设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等重点流域的大型水电站,开工建设水电1.2亿千瓦。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一五”,是水电发展史上蹉跎、停滞的五年。

  下一个五年,水电能否一改颓势,强势崛起?“十二五”规划纲要为我们作出明确解答。“十二五”,水电拨开迷雾见天日,即将迎来黄金发展的五年。

  西南地区成水电开发主战场

  “十一五”规划中列举的重点开工水电站装机容量为7402.1万千瓦,其中在西南地区规划了大量重点开发的大型水电项目。出于对水电开发过程中生态、安全、移民安置等问题的综合考虑,国家放缓了水电开发的步伐。截至2009年年底国家只核准了2003万千瓦,核准装机容量仅占总比重的27.1%。

  从“十二五”规划纲要中看出,水电开发的前提是做好生态保护和移民安置工作;“积极发展”表明了国家在“十二五”时期大力发展水电的决心和态度;而开发的重点则又放在了西南地区。为何国家会在水电开发问题上的态度出现180度的大转弯?如此大规模的开发水电究竟会有何影响?为什么西南地区成为重点开发区域?从战略角度来看,随着我国在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方面的压力和责任越来越大,大力发展水电成为我国履行减排承诺的最重要保障,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从技术角度来看,随着全国电力需求量持续快速增长,电网规模扩大,电力负荷的峰谷差也不断拉大,对调频、调峰和填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水电的优势越来越明显。从经济角度来看,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迫切需要西部水电资源的支持,而欠发达的西部地区通过水电的开发与利用可以有效地促进自身经济的发展。以此来看,水电开发的利要远远大于弊。

  截止到2010年,我国水电装机容量已突破2亿千瓦,占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超过20%。按照规划,“十二五”期间将开工水电项目1.2亿千瓦,平均每年开工2400万千瓦,按照大型水电站5年~8年以上的建设周期,届时,水电将有力地承担起我国能源结构调整的重任,帮助我国实现2020年的节能减排目标,履行减排承诺。

  而根据统计,我国西南地区水力资源约占全国总量的67%,西南地区河流流域的装机容量和年发电量约占全国技术可开发量的50%,到目前为止,西南地区水电资源整体开发程度仅为17%,雅砻江干流水电开发程度低于20%,金沙江干流仅有一座金安桥水电站建成投产。目前,金沙江中下游、雅砻江中下游、大渡河干流等河段水电规划均已通过国家或有关省政府批复。

  专家表示,在加快开发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等资源富集并居“西电东送”战略性地位水电基地的同时,国家将进一步提高重点流域连续滚动开发的能力,保持合理规模、连续开发和由远及近、梯级开发。更为重要的是,必须坚持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开发水电,坚持水电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坚持以人为本的移民安置工作。

  中小水电开发要有度有节

  “十一五”时期,虽然大型水电项目开发停滞不前,但中小水电发展却一路高歌,中小河流水能资源得到了有效的开发和利用。根据2009年水利部发布的全国农村水力资源调查情况来看,我国100千瓦~5万千瓦中小水电的技术可开发装机容量为1.28亿千瓦,年发电量5350亿千瓦。截止到2009年,中小水电装机容量占全国水电装机容量约三分之一,已然成为我国电力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小水电开发比例较高的云南,中小水电占全省投产水电装机的65.6%,覆盖全省90%以上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全省农村70%的人口用电、90%的农业生产用电。作为大型水电的重要补充,中小水电对于带动云南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保障电力供应、支持“西电东送”功不可没。

  但近年来,一些地方中小水电出现了无序开发、过度开发、缺乏监管等问题,特别是一些小水电未经充分论证和合理规划,或不按规划建设和运行,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影响。

  曾有专家建议,从保护生态和维系河流健康生命的角度出发,对于一些支流上对增加能源供给作用不大的中小水电开发,除电网无法延伸的地区,需要建设必要的小水电以满足当地用电需要外,今后要严格控制。

  但从“十二五”规划纲要来看,除了提出开发重点流域大型水电项目,还强调要因地制宜开发中小河流水能资源。可以看出,国家仍然鼓励和支持开发中小水电资源,但是要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域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开发中小水电,切勿盲目无序过度的开发。

  由于中小水电一般由地方政府或民间投资修建,其环评标准远不及大型水电站严格,控制权也掌握在地方政府的手中。而修建中小水电短时间内会为地方经济发展带来显著成效,因此,一些地方政府和投资者只顾眼前利益,而没有长久规划,盲目投资修建中小水电站,但由于缺乏对电力行业的了解,在修建之初缺乏统筹规划和科学预测,加之管理经验不足,一些盲目上马的项目成了“烫手山芋”,还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目前,五大发电集团都已成立收购地方中小水电收购小组,收购后将会向其投入资金并对其进行技术改造和规范管理,从而有效提高中小水电的整体素质和水平。专家认为,“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因地制宜开发中小河流水能资源,就是要加强对中小水电开发建设的科学规划和管理,制订一个科学发展规划,确定大、中、小水电科学发展的规模和比例,防止中小水电盲目和自由发展的倾向继续蔓延。
  
  抽水蓄能电站规划是关键
  
  抽水蓄能电站作为我国电源结构中一种新型电源,起步晚,发展快。截至2009年底,我国共建成抽水蓄能电站24个,装机容量1563.3万千瓦,约占全国总装机容量的1.79%,目前在建规模为1294万千瓦。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科学规划建设抽水蓄能电站。专家介绍说,抽水蓄能是电力系统的重要调节工具,但不能增加电力系统电能的绝对供给量,这就决定了抽水蓄能在电力系统中的装机规模必须适度,布局必须合理。

  从安全方面考虑,在水电资源缺乏地区优先布置抽水蓄能,对承担大容量电力转送任务的电网、核电大规模接入的电网以及三北地区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并网侧,配套建设规模适当的抽水蓄能电站;从经济角度考虑,抽水蓄能电站应靠近峰谷差较大的负荷中心地区,便于系统接入,避免远距离输电;从清洁高效方面看,结合我国风电等可再生资源情况和送出规划,配套建设适当规模的抽水蓄能电站。

  在新能源发电较为集中或准备大规模开发的地区,用抽水蓄能电站,把随机的、质量不高的可再生能源电量转换成稳定、高质量的峰荷电量,成为解决风电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间歇性的优先选择。抽水蓄能电站逐渐成为现代电力系统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及经济性的有效措施。

  中电联发布的《电力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研究》报告提出,把抽水蓄能电站纳入电力系统进行统筹优化和规划布局,同时加强电源整体优化和统一规划,合理确定抽水蓄能电站的规模、布局和建设时序。规划2015年,抽水蓄能电站装机达4100万千瓦左右,但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成本巨大,建设周期长,是一项资金密集和技术密集融为一体的复杂系统工程。专家建议,抽水蓄能电站发展规划是电力系统发展规划的专项规划,也应当与电网和常规能源一样,由国家根据电力系统发展的需要统一制定。规划时,要结合目前和未来电源结构变化、电网等级发展、电源和电网布局、负荷变化特点、负荷需求增长等相关因素,以维护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提高供电质量、合理利用资源为目标,进行科学合理布局,以确保抽水蓄能电站实现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

 

    在核电发展速度下调之后,水电承担起我国“十二五”能源需求的“接力棒”。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刘琦近日表示,未来五年将建设1.2亿千瓦水电,而在过去的100年间我国水电的总量仅为2.13亿千瓦。业内人士表示,水电建设提速的核心是补位核电的放缓,但如何解决水电发展与环境污染间的关系,可能是未来水电建设提速后监管层需要抉择的核心。

  据刘琦介绍,“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在做好生态保护和移民安置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水电,并明确“十二五”期间要开工建设1.2亿千瓦水电的目标。事实上,我国水电自1910年开始发展,装机总量于2010年底达到2.13亿千瓦,其中“十一五”期间新增水电0.96亿千瓦。

  早在去年国家能源局曾经提出过到2020年水电装机总量达到3.5亿千瓦的水电发展目标,此次提出的1.2亿千瓦目标,意味着未来五年内的水电建设速度将远远超过“十一五”和过去百年建设总规模的一半。而且,如果这一目标实现,则到2015年,我国水电装机总量将达到3.33亿千瓦,接近2020年目标。

  从核电发展速度的下调到水电的加速,这些数字都与一个目标密切相关,那就是“到2020年实现非化石能源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的15%”,这是我国政府对世界做出的减排承诺。“十二五”规划中,这一比例达到11.4%的目标也正是根据上述目标推算出来的。

  按照装机总量大小,目前我国可利用的主要非化石能源依次是水电、核电、风电、光伏以及生物质能等能源形式。国家能源局此前对于这15个百分点“蛋糕”的分配方式是,水电在我国一次能源的比重占到9%左右,核电占到4%,风电、太阳能和其他非化石能源占到2%。

  然而,前不久发生的日本福岛核电事故的警示作用使得这一“分法”做出调整。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专职副理事长魏昭峰前不久透露,“十二五”我国核电发展线路将由“大力发展”转变为“安全高效”,且目标也相应缩水。这就意味着其他能源的“出力”必须更多。

  在上述非化石能源中,虽然风电和光伏的发展近年来不断加速,但是由于其成本仍然较高,且并网技术难题仍难以解决,并不被寄予厚望。而水电开发空间还很大,分析机构统计,我国水电的经济可开发量为4亿千瓦,技术可发开量为5.4亿千瓦。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计划仅仅是从乐观角度看待的。事实上由于对于自然环境破坏严重,水电一直被视为一把“双刃剑”,争议也存在多年。环境保护部污染防治司副司长凌江便表示,某一水域因水电开发而造成的水污染问题时发现,修建水坝后,河流的水流减缓,水体的富营养化使得水白菜疯长,水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水电在某种程度上可能比火电造成的污染更严重,其损失可谓触目惊心。”他说。

  也正是因为上述原因,水电建设是否应该大刀阔斧的争论已经延续多年。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对怒江流域水电开发,2003年决定建造的水电项目得到了当地官员的支持,但环保人士却始终坚决反对,这一项目的可行性至今仍在争论中。国家层面,环保部和国家能源局对于开发水电的表态也屡有不同声音。但2008年国家的4万亿振兴计划中电力行业核准的投资额逾千亿元,却没有一分资金用于水电的开发。

 

  中国在世界领先的特高压输电技术将首度走出国门。日前,中国国家电网公司与巴西国家电力公司在京签署合作协议,宣布将采用中国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建设巴西美丽山水电站输电工程。这条“电力高速路”将帮助巴西把北部亚马孙河的水电送到几千公里外的发达地区。

  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舒印彪告诉记者:“中国和巴西在电力发展上具有共性,巴西电力需求也保持较快增长,正在开发亚马孙河的大型水电站,要把电力送到南部和东南部电力负荷中心,距离在800至3000公里,需要采用中国的特高压远距离输电技术。”

  他透露,采用中国正负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水电送出方案已作为首选方案上报巴西矿业和能源部,获批后,两家公司将成立合资公司投资、建设和运营这个输电项目。

  陪同巴西总统罗塞夫在中国访问的巴西矿业和能源部长洛邦出席了签字仪式。他说:“水电的大规模、远距离输送需要采用特高压技术。中国国家电网公司目前在特高压和智能电网发展方面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因此真诚邀请中国国家电网公司参与巴西输电领域的合作。”

  巴西美丽山水电站预计2015年建成投运,总装机容量约为1100万千瓦,是继中国三峡水电站、巴西伊泰普水电站之后的世界第三大水电站。中国在过去五年全面掌握了特高压输电核心技术和全套设备制造能力,已相继建成投运3条可实现大规模、远距离送电的特高压交流和直流输电线路。

  根据双方签署的合作谅解备忘录,两家公司将在巴西和南美地区的电力领域开展广泛合作,包括合作开发大中型水电站、抽水蓄能电站、二氧化碳捕集封存(CCS)燃煤电站及其输电项目;联合投资及并购输电项目;联合开发包括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和垃圾电站在内的可再生能源项目;在电网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及维护,特别是在超高压输送等非常规输电技术、智能电网及相关技术、电动汽车等共同感兴趣的领域开展合作培训、技术交流和人才交流。

  中国国家电网公司在去年底收购并接管运营了巴西7家输电公司,成为巴西输电业务的第五大运营商。

 

    据外电报道,我国核电行业一位高级官员表示,冻结新核电项目的政策可能延续到2012年初,突显中国核安全审查的份量。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上月,在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爆发危机后,中国宣布停止审批新核电项目。全球拟建的新反应堆中,中国占40%。

  国务院在一份声明中宣布了上述决定,此后业界就一直在猜测这项冻结政策会实施多久,以及会不会放弃长期核电发展战略。

  不过,在完成新安全规范和原子能法的制定工作后,我国最早可能于明年恢复对核电项目的审批。

  “中国核电开发在两三年内将会放慢节奏。”中国核能行业协会(CNEA)副秘书长冯毅表示,“但从中长期看,中国发展核电的方针是坚定不移的。”该协会代表核电行业参与起草上述新法规。

  冯毅表示,原子能法的起草工作将于10月前完成,核安全新规也将于年底前完成。新法规将覆盖从赔偿责任到安全及透明标准等各个方面,是对现行法规的补充。

  对于今年出台的冻结核电项目政策,一些分析师表示早该这么做了。中国核电行业的发展步伐远快于计划,迫使政府将2020年的核电发展目标提高了一倍。

  冯毅表示,今年待批的9个核电项目将受到暂停审批的影响。与此同时,其他核电站正在接受检查。冯毅表示:“中国不太可能在当前检查阶段关停运营中的核反应堆。” (证券之星)

 

  经过一年多的试点推进,2011年国家电网公司的坚强智能电网建设将进入全面建设的阶段,主要目标是加快特高压电网和城乡配电网建设,初步形成智能电网运行控制和互动服务体系,关键技术和装备实现重大突破和广泛应用。 

  在未来五年,国网公司要实现坚强智能电网的战略规划,必须提升电网的智能化水平,统筹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及通信信息各个环节,实现电网各环节之间的协调发展。目前,国家电网公司已经制定了涉及8个专业分支、26个技术领域和92个标准系列,以期全面推进电网智能化水平。

  从投资额度来看,“十二五”期间,国家电网公司电网智能化计划投资的总额为2861.1亿元,年均投资为572.2亿元。其中,用电环节的智能化投资所占比例最大,超过“十二五”电网智能化投资总数的30%,主要是由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和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并将在“十二五”期间大量普及推广;通信信息平台投资位居第二,主要因为通信网建设和SG-ERP工程建设规模较大。

  在用电环节,尽管国网公司在部分地区开展了集中抄表系统等类似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建设与试点,电动汽车充电关键技术研究也已启动,但目前双向互动服务尚未开展,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智能用能服务系统等技术支持系统有待建设与完善,智能小区楼宇、用户侧分布式电源及储能等关键技术需要深入研究,智能用电是智能电网的关键领域,也是真正智能化的体现。未来,实现对全国用户的“全覆盖、全采集、全费控”,实现信息和服务互动,将是重中之重。

  在信息通信平台的建设方面,建立符合坚强智能电网的通信网络平台,推进国家电网资源计划系统(SG-ERP),扩展和完善一体化企业级信息集成平台建设,将成为国家电网未来信息平台建设的重心,以为智能电网的全面展开构建坚强的平台保障。同时,光纤到户及通信网络平台的建设中,也体现着国网积极推进三网融合战略的构想,这无疑为正在推进中的三网融合带来了新的变局。

  变电环节智能化可以显著提高电网稳定性和可靠性、输送能力以及设备健康水平,通过分阶段、分层次地应用状态监测、智能设备等成熟技术,国网公司将最终实现全网设备运行数据的统一采集、实时信息共享,对电网实时控制和智能调节,支撑各级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和各类高级应用。“十二五”期间,国网公司将新建110(66)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智能变电站5100座、变电站智能化改造约1000座。到2015年,公司经营区域110(66)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智能变电站将占变电站总座数的30%左右。这意味着“十二五”期间,智能化变电站的规模崛起将成为智能电网稳定运行的坚强支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