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 力 信 息
         (更新时间2011年5月30日) 
      

主页  行业新闻  市场动态  电力信息  变压器技术  权威认证  政策导航  企业风采  数据总汇  质检中心

     

中电联:明后年电力缺口扩大电网建设需加快


  中电联透露,2012至2013年,按照目前的需求增长和装机情况,预计电力供需形势将比今年更加紧张,电力缺口将进一步扩大。要解决这一问题,除了就地增加电力供应能力方式外,还要加快跨区电网建设项目。

  记者日前从中电联了解到,“十五”规划以来,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西电东送战略,通过跨区跨省电网,逐步实现西部丰富的资源向东部负荷中心区输送,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东部电力供应问题。截至2010年底,西电东送三大通道输送能力已超过7000万千瓦,比2005年增加一倍,国家资源优化配置的格局在逐步形成。2010年全年跨区送电量同比增长约二成二,跨省输出电量同比增长一成二,对确保全国电力供需平衡、调节不同区域季节性需求等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从目前来看,跨区送电规模仍不能满足当前大范围资源优化配置的需求。在今年华东、华中、华北和南方电网缺口较大的情况下,东北和西北地区还分别富余1300到1400万千瓦左右的电力,由于受限于当前跨区跨省线路的输送容量,已无法将这些富余电力输送到东部缺电地区,造成电力富余(窝电)和缺电的情况同时存在而无法进行调剂。

  中电联表示,加快跨区电网建设项目,将西部大煤电、水电、风电基地丰富的电力输送到东部负荷中心,这样既解决西部电力富余问题,也解决了东中部地区电力紧张问题,从而实现由“单纯依靠煤炭运输”向“输煤输电并举”的转变,以“就地平衡发展方式”向“大范围资源优化配置”发展方式的转变。

 

  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引起国际、国内各方对核安全的高度关注。为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关于开展核设施全面安全检查的要求,确保我国核设施安全,在运行核电站的综合安全检查初步完成后,5月24日—26日,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国家核安全局局长李干杰率民用核设施综合安全检查组对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所属研究堆进行了全面检查。

  由我国核安全领域30余位专家组成的检查组,严格依据国家研究堆相关核安全法规和导则,参照核电厂的相关要求和国际原子能机构颁布的最新研究堆安全标准,采取听取汇报、问题答辩、查阅文件和深入现场勘查等方式,对中核集团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所属研究堆进行了综合检查。检查内容参考了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的经验和国际上开展的相关安全检查工作,涵盖厂址外部事件设计基准及其防御能力,外部事件导致的严重事故的预防、缓解和后果评估,运行安全管理等3个领域的11个方面。

  在5月26日召开的离厂会上,李干杰指出,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对周边环境、经济、公众健康等都造成了很大影响,教训深刻,对我国核事业尤其是核安全方面具有重要的借鉴和警示作用,要加强对核安全重要性、规律性的认识和把握,精心组织推动,做好此次综合安全检查工作,确保核设施建设和运行安全。李干杰分析了研究堆的特点和我国研究堆的具体情况。他指出,近些年来做了大量研究堆核安全方面的工作,开展了追溯性安全审评和定期安全审查,不断进行安全改进,取得积极成效,但由于历史基础薄弱、安全保障条件较差、堆型多样,核安全工作仍然存在一定挑战。针对这些特点,李干杰提出加大安全投入、加强监测和应急能力建设,加快乏燃料外运、废物处置等要求。

  中核集团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位于四川省,是我国集从事核反应堆工程研究、设计、试验、运行和小批量生产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科研基地。中核集团副总经理杨长利和核动力院领导陪同了检查。

 

  记者从国家能源局获悉:2011年一季度我国风力发电量达到188亿千瓦时,增长60.4%,比同期火电、水电、核电增速高出30到50个百分点。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司长史立山说,一季度风电出力大增,是近年来我国风电发展突飞猛进的集中体现。他介绍,从2005年开始,我国的风电总装机连续5年实现翻番。截至2010年底,我国新增风电装机1600万千瓦,累计装机容量达到4182.7万千瓦,均居世界第一,其中3100万千瓦装机实现并网发电。

  目前,甘肃酒泉、蒙东、蒙西、东北、河北、新疆、江苏、山东等多个千万千瓦风电基地正有序推进,蒙西和甘肃酒泉风电基地装机均超过500万千瓦,河北、吉林等多个地区装机超过250万千瓦。上海世博会期间,上海东海大桥10万千瓦海上风电场并网发电,成为除欧洲之外世界上第一座海上风电场。随后,总规模100万千瓦的海上风电特许权项目也在江苏启动。2010年,风电发电量达到450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63%。

  风电的快速发展,与国家的政策扶持密不可分。“十一五”时期,我国陆续出台了《可再生能源法》及《关于风电建设管理有关要求的通知》、《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等一系列配套政策和实施细则,这些政策不仅为风电长远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政策支持,也明确提出了装备先行、市场化的发展战略。截至目前,风电企业享受所得税“三免三减半”、增值税50%“即征即退”等一系列优惠政策。除了国家推出的标杆电价外,部分省份还另外推出风电补贴,山东、广东的风电上网电价均高于国家标杆电价。

  风电的快速发展,得益于“装备先行”战略。据统计,2004年全国装机的风电设备中,进口设备占90%,2010年全国装机的风电设备中国产设备占90%。随着国内风电市场的发展,有10余家风电设备制造企业实现了规模化生产,华锐、金风等7家制造企业已经跻身2010年世界风电设备制造15强,其中华锐风电已经跃居世界第二。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和资本投入,国内风电设备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兆瓦级风机、海上风机等科技难关被相继攻克。华锐风电科技公司副总裁陶刚说:“目前没有一个风电设备零部件,是中国企业生产不了的。”

  风电设备的国产化,带动了国内风电技术水平和运营质量的快速提升。目前,国内风电机组普遍采用当今世界主流技术,世界领先的3MW机和海上风电项目均在国内落户。单位千瓦造价已从“十一五”初期的7000元左右降到4000元以下,降幅达40%。

  风电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市场化运作模式。2005年之前,国内风电主要由电力部门主导,没有市场竞争,电价高、发展慢。近年来国家共组织五期特许权项目招标,通过特许权招标共确定49个风电场工程,总装机容量达到880万千瓦。风电市场化运作机制不仅吸引了大量资本进入风机制造领域,也使得风机厂商在技术、质量和成本控制上实现充分竞争,推动国内风电技术和管理水平快速提高。2009年国家发改委颁布了按资源状况分区域的风电四级标杆电价,这让投资者对风电场建设项目经济可行性判断的准确性进一步提高。

 

  一边是东中部地区今夏存在最大电力缺口3000万千瓦,一边是东北和西北富余电力2600万千瓦。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秘书长王志轩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西部窝电东部缺”的现象凸显今年“电荒”不是全国性的真荒,而是结构性缺电。解决这一问题,除了增加电力供应外,还要加快跨区电网建设,将西部大煤电、水电、风电基地丰富的电力输送到东部负荷中心,实现由过去“单纯依靠煤炭运输”向“输煤输电并举”转变,实现在全国范围内优化配置能源资源。

  内蒙古“窝电”凸显输电通道不足

  记者与王志轩一道在内蒙古调研时发现,当地蒙西和蒙东电网均出现供过于求的状况。自治区经信委数据显示,蒙西电网目前部分火电装机富余,风电出力受阻,截至4月底,电网富余发电装机约640万千瓦;蒙东电网以外送东北为主,但东北电网自身电力有富余,使得蒙东的电力外送通道能力只发挥了不足60%。

  内蒙古是我国外送电量最多的地区,到去年底全区已建成10条外送电通道,全年外送电量1064亿千瓦时,占全国跨省送电量的18%。“但还是由于没有远距离大能力的电力外送通道,内蒙古占全国24.3%的煤炭产量大部分靠公路铁路外运,占全国三分之一的风电装机出力受限。”王志轩说。

  从全国来看,10年西部大开发和西电东送战略促进了跨区跨省电网建设,逐步实现了西部丰富的资源向东部负荷中心区输送,“但仍不能满足当前全国大范围资源优化配置的需求。”王志轩说。

  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西电东送三大通道输送能力比2005年增加一倍达到7000多万千瓦,相当于广东省的发电装机容量。但在今年华东、华中、华北和南方电网缺电情况下,由于输电通道不足,东北和西北地区分别富余1300万千瓦左右电力无法送出。

  王志轩说:“要解决这一问题,除了就地合理增加电力供应能力方式外,还要加快跨区电网建设项目,将西部大煤电、水电、风电基地丰富的电力输送到东部负荷中心,既解决西部电力富余,也解决东中部地区电力紧张。”

  据悉,为加快输送通道建设,国家电网公司今后五年规划建设“三纵三横”特高压交流网架和15条直流输电工程,其中“三纵一横”交流输电工程和3条直流工程的起点都在内蒙古。这些通道总输送能力将达6250万千瓦,相当于内蒙古外运煤炭2亿吨。

  不是真荒是结构性缺电

  对最近媒体关于“电荒”的报道,王志轩解释,当前的缺电与近几年相比确实呈现“时间提前、范围扩大、缺口增加”的特点,但是与2005年之前的全国性大面积、持久性缺电明显不同。

  “当前的缺电,主要表现仍然是结构性缺电,具有局部性、季节性、时段性特点,只是在华东、华中部分省份缺电比较严重。从全国看,今夏最大电力缺口占最高用电负荷的比重将在5%左右,而2004年这一比重超过10%。”王志轩说。

  今年1至4月份,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小时1530小时,比上年同期提高21小时。业界有观点认为,这一数据提高幅度不大,说明发电企业尤其是火电企业出力不足导致缺电。

  “提高幅度不大,是因为其中有水电、风电比重增加的因素。”王志轩解释。他进一步分析,以对电力需求波动反应最为敏感的火电设备利用小时数来看,1至4月份,东部、中部地区以及西部缺电省份的火电设备利用小时不仅远高于上年同期甚至已经高于2007年同期200多小时。

  受这些缺电地区的拉动,他预测,今年全国火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可能提高到5300小时,比上年增加250小时,显示火电设备“开足马力”。他坦言,山西、河南、贵州等煤电资源省份的火电企业确有因缺煤被迫停机的情况,使得这些省份火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下降,但这不是导致缺电的根本原因。

  “根本原因仍是结构性供需矛盾。”王志轩解释,由于近几年新增发电电源的机组结构、地区结构不均衡,表现在火电比重快速下降、而发电有效能力低的新能源发电比重提高;西部地区电源装机容量占全国总量的比重快速增加,但相应的电网建设没有跟上,导致全国性的资源优化配置能力严重受限,出现“西部窝电东部缺”的典型结构性缺电格局。

  他认为,当前既要积极迅速采取相应措施缓解供需矛盾,同时也不宜过分夸大缺电状况,甚至误认为是全国性电荒。“通过采取有序用电措施,加快电力输送通道建设,有效协调好煤电矛盾,就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供需矛盾,减少缺口。”

 

  世界最大水利工程三峡水利枢纽地下电站的首台机组于24日零时正式并网发电。三峡集团称,此举标志着中国在利用长江汛期弃水发电方面实现了“零的突破”。

  24日零时,地下电站工程人员按计划启动了32号机组。导叶开启,水轮开始转动。一分钟后,转速仪显示机组转速逐步升至100%额定转速,三峡地下电站首台机组正式投产发电。三峡集团公司当日上午举行简短仪式,庆祝这一重要事件。

  据介绍,此次投产的32号机组是我国自行研制的70万千瓦大型水轮发电机组,由哈尔滨电机厂设计制造,葛洲坝集团机电公司三峡机电安装处安装和调试。

  三峡电厂运行部主任向科说,首台机组正式并网发电,最大的意义在于它标志着中国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上实现了“零的突破”。

  “长江汛期时,三峡水库的入库流量非常大。往年为腾库防汛,入库流量超过每秒3.1万立方米的部分无法被利用。今年汛期,弃水可通过地下电站机组过流,从而使水资源转化率大大提高,让长江汛期弃水发电成为可能。”

  此前,三峡地下电站首台机组完成了投产前的72小时试运行。据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机电工程局局长张成平介绍,机组及各辅助设备在试运行期间运行稳定,摆度、振动、噪音等各方面数据均达到较好状况,具备了并网发电的条件。

  在建的三峡地下电站置于三峡大坝右岸山体内,和三峡升船机并称为“三峡工程的最后两个谜底”。地下电站安装6台70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将在未来两年内陆续投产。地下电站机组全部投产后,三峡总装机容量将增加420万千瓦,相当于在不修建新大坝的前提下再造了1.5个葛洲坝发电站。

 

  近日,国电龙源来安风电场(20万千瓦)项目竣工投产,这标志着我国首座大型低风速风电场正式建成投产,同时也填补了安徽省风力发电的空白。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专程发来贺电,称赞来安风电项目的投产对促进我国内陆低风速省(区、市)的风能资源开发利用具有积极的示范引领作用,要求龙源电力认真总结成功经验,加快内陆地区风能资源开发步伐。  

  国电龙源来安风电场位于来安县北部低山丘陵地区,年平均风速5.8米秒,分四期安装132台单机容量为1500千瓦的超长叶片风力发电机组。项目于2010年3月12日开工建设,当年9月19日完成首台机组吊装,今年1月6日一期工程并网发电。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发电量3.9亿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41万吨,减排二氧化硫1496吨。  

  据悉,龙源电力已将开发低速风电作为“十二五”期间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将在安徽、辽宁以及山东兴建一批大型低风速风电场,仅在来安县所在的滁州市,三年内风电总装机就将达到100万千瓦。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日前发布数据显示,1-4月份全国电力消费尤其是第二产业用电持续旺盛,其中4月份制造业用电量创新高。1-4月份火电设备利用小时高于前3年同期水平,反映今年电力供需形势是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最紧张状态。

  数据显示,1-4月份,全社会用电量维持较高水平,累计同比增长12.4%。其中,4月份同比增长11.2%,比3月份回落2.2个百分点,已经连续两个月缓慢回落,体现出季节特征。但从日均用电量来看,4月份与1月份和3月份基本相当,反映出当前社会对电力消费的需求处于稳定增长态势。

  4月份,第二产业用电量增长11.3%,略高于当月全社会用电量增速,但较3月份回落3.7个百分点,对全社会用电增长的贡献率为76.6%。其中,日均制造业用电量创新高,达到73亿千瓦时/天,月度首次突破70亿千瓦时/天的历史记录,反映制造业行业生产形势比较旺盛。

  其中,化工、建材、钢铁冶炼、有色金属冶炼四大重点行业4月份的合计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为34.4%,较3月份提高了3.1个百分点。尤其是化工、建材行业的月度用电量规模创历史新高,黑色、有色金属冶炼行业月度用电量规模也保持历史较高水平。

  电力供应方面,1-4月份,全国基建新增发电装机容量1885万千瓦,比上年同期少投产340万千瓦,主要是火电新增装机比上年同期减少388万千瓦。水电、并网风电分别新增212万千瓦和324万千瓦,均比上年同期略有增加,并网太阳能发电新增6.18万千瓦。

  截至2011年4月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设备容量9.8亿千瓦左右。火电装机占全部装机容量的75.6%,比上年同期降低1.4个百分点,同期风电装机比重提高1.2个百分点。分区域看,西部省份装机增速相对较高,如宁夏、新疆、甘肃、青海、贵州、内蒙古、云南发电装机同比增速均超过17%;东部地区装机增长缓慢,如浙江只有1.7%,加上电网“西电东送”建设滞后,导致东部地区供应能力不足。

  从发电来看,1-4月份,全国规模以上电厂发电量1430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6%。4月份发电量同比增长11.7%,比3月份回落3.1个百分点,其中水电发电量增速明显放缓。水电生产下降以及煤价高涨,共同造成部分省份供应能力不足,供需形势相对比较紧张。

  火电月度发电量连续4个月超过3000亿千瓦时,远超过2010年迎峰度夏期间各月火电发电量,给电煤保障造成很大压力。火电设备利用小时是反映供需关系的核心指标。1-4月份火电设备利用小时为1734小时,比上年同期提高20小时,高于此前三年同期水平,反映今年同期供需形势是2008年以来最为紧张的。东部和中部地区大部分省份火电设备利用小时已经超过2007年同期水平。

  投资方面,1-4月份,全国电力工程建设完成投资1547亿元,同比增长10.4%。其中,电源和电网工程建设完成投资同比分别增长15.9%和4%,电网投资当年累计投资完成额增速自2010年以来首次实现由负转正。水电、核电、风电完成投资同比分别增长59.9%、27.6%、22.9%,而火电投资比重持续下降。

 

  国际能源网讯:据路透社报道,美国正计划对国家电网进行现代化改造,预计这项工程将耗资4760亿美元,历时二十余年。但据光伏业界专家表示,它将为用户带来价值2万亿美元的收益。

  所谓的"智能电网"不仅能节省能源、降低成本并提升输电的可靠性,并采用双向通信模式进行控制。

  "智能电网的实施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成本的下降,它正成为满足能源供需的最有效的方式。"美国电力研究协会(EPRI)的智能电网项目负责人Matt Wakefield在周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道。

  为了让智能电网系统的梦想成为现实,非盈利电力研究与发展机构EPRI表示,电力公司需要每年投资170亿到240亿美元,并持续20年之久。其中大部分成本将转嫁至消费者身上。

  美国电力研究协会的一位研究员Clark Gellings认为,我们需要告知消费者这将是一个全新升级的能源系统,它将大大降低成本,虽然电费账单不会立竿见影得到“缩水”。

  Gellings说道,到2050年,美国电力研究协会估计,如果智能电网一旦投入使用,电费账单平均将上涨50%左右。如果未能实现的话,那么电费账单也许将平均上涨400%。

  IBM、GE、ABB、西门子、谷歌、东芝、思科以及微软等世界知名科技公司正摩拳擦掌,为智能电网基础设施的供应而展开竞争。

  上周,日本跨国企业东芝已同意以23亿美元收购瑞士智能电网企业Landis+Gyr。

 

       

  [返回]